电影《驴得水》是这几年来,让我有写影评冲动的电影。
一个老有所为的校长,带着一群各有目的的年轻人,奔赴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这本是件“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善之花”却结出了“恶之果”。
一切的一切从一头驴说起……
老实巴交的驴,每天的工作是去20里开外的地方为这些可爱的园丁们运水。驴要吃草,要有驴棚,得吃饱,睡好,才有力气干活。偶尔还会生病失声,也得维护调养,为它申请一笔相应的经费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奈何,官老爷们远在千里之外,哪懂得民生疾苦,所以,为干大事儿不拘小节的老校长,便想出一个以驴代人的损招,冒领一笔人头费,名为“吕得水”老师的工资。
随着教育部特派专员的到来,在这个小小的学校里,上演了一部荒诞可悲的闹剧。
吃空饷,报花账,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论哪朝哪代都屡见不鲜。而为了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去报的空饷,从表面上看来,确实是把钱用去了该投入的地方,没有任何人是为一己私利,在如此高尚道德目标的掩护下,很容易让人忽视获得这笔钱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
可是,违法,终归是违法。要掩盖一个谎言,势必要编造另一个谎言,而谎言,终究是短命的。
铜匠,本是一块璞玉,不谙世事。可惜天资甚高,有样学样。最淳朴憨厚的农民在知识分子的熏陶下,短短的时间便学会了“扬恶弃善”。
察言观色后,发现自己对于特派员的重要性,遂,利用,威胁,为达目不择手段,且毫不容情。
扇耳光,剃头,揭发,谩骂,是否让人想到了某个年代…….最深的伤害是精神伤害,打垮一个人,势必要先打垮他的精神。
在一曼的遭遇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为丑恶的一面。校长说到有教无类,受教育前的铜匠,不洗澡,不照相,有一堆陋习,但是善良,淳朴。
受教后,学会了趋利避害,学会了睚眦必报,不再怜悯,同情。这个血淋淋例子,无疑是给了教育者,一级响亮的耳光!
一曼,代表人性中率真的那一部分,因不为世俗所容,跟着老校长来到这个小学校,照顾着所有人的生活起居。偶尔和裴魁山调笑几句。
初看这女子轻薄肤浅,不太喜欢,后来为了学校利益,老校长的理想,不惜委身于铜匠,便慢慢发觉她的可爱。她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或者牺牲了什么,在她看来,各取所需后还利在学校,本是双赢共利的好事情。
一曼单纯浪漫,能把蒜皮想象成雪花,嘴里哼着周旋的小调,曼声细唱,这场景是整部电影中最美好的一幕。可正因为她的率真,导致她成为最完全的牺牲品。
一如“色戒”中的王佳芝,“他们都躲避着她,仿佛她是脏的,还是得了莫名的传染病,所有人都回避她的询问目光,就像他们从来不认识她,她也从来不是他们中的一员。”
一曼成为了老校长口中的那个“小节”,成了庸众迫害的对象,成了大家泄愤侮辱的工具,而对她动手的竟然是她最尊重信赖的老校长,这彻底击垮了她。
裴魁山,这个人物塑造的真实鲜明。披着貂毛大衣便是上等人了,都不看看自己手上的茧子和指甲里面的泥去除干净了没有。
这孩子,从小苦日子过惯了,不知道为什么跟着老校长来到这穷乡僻壤。半辈子没见过什么钱,听到洋人给了十万补贴,校长却只发放了三万,立即拍案而起,大骂校长从中克扣,理直气壮,理所当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全然忘记了,这笔钱本不该有,即使有,也是应该是那头驴的!
视吃拿卡要为平常,雁过拔毛,人过留财,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情,确实是身边常见,只希望不要真正渗透到教育界!
爱慕一曼,不得之,便毁之,其心之恶毒;趋炎附势,溜须拍马,道德无底线;毫不掩饰对金钱的渴望,并且不择手段的获取,在洋人看到死人复生后,撒漫天谎言,满嘴乱跑舌头,这个教育界败类的形象,确实塑造的入木三分。
一部短短120分钟的电影,对账两次,第一次没有什么钱的时候,用于,眼镜,假牙,球鞋的支出,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第二次用于,唱盘,貂皮,校舍,霓虹灯,浮夸的炫富,却没有了来自精神上的愉悦,只能借助物质来弥合。很难相信,这么一个希望小学,却成为了贪腐的重灾区。
里面的人,都在驴得水的覆灭下,失去了初心。看完出来,所有人都面色沉重,说好的喜剧变成了悲剧,真是满目荒唐言,一把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