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随手打开微信读书的时候,发现朋友赠给我已月余却未读。怀着一种略带愧疚的心情翻开,揣着一种宁静的感觉阅读,在一种思绪飞扬的畅快里读完。
已是傍晚五点钟,西柚般的太阳依然尽职尽责地散发着夏日的余热,坐在窗边,泡一杯玫瑰茶,打开笔记本,拿起钢笔,还是喜欢徜徉在文字里的快感。
这是一本书,却更像是絮说和记忆,里面是绵长的时光和温暖。它不是主持人汪涵写的书,他是住在靖港的手艺人汪涵写的生活。
汪涵写靖港香干,糍粑,木盆,写油布伞,箭,琴,写墨,称秤,鸡毛掸子,还有扇骨。都是靖港的手艺,也是莫大的吸引力。
他写人,写回忆,写制作过程,写历史趣识,写手艺,属于手艺人的时间生活梦和现实。
我沉浸在这个手艺人的世界里,一个曾经向往却不知如何进入的世界,一个很多人向往却无法舍弃俗世进入的世界。也许这是另外一种俗世,但却是淡淡的、清澈的俗世,不是那个我们生活的每天浸淫着浓墨般厚重的俗世。它是不一样的,是心灵的宁静和另一种寄托。
那里面的老物件和百态人生,仿佛是存在于另一个空间。但其实,我们身边充满了需要品味的东西,包括生活。那里面有好东西,好味道,有悠长静谧的文字和诉说,有汪涵的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有他的故事,有他们的故事,也可以读出自己的故事。
传统的物件和古朴的气氛更能感染人,尤其是浮躁繁华世界的心灵。每一代人、每一个群体、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热爱的梦想,喜欢的生活,都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意气风发,都是意氛不同的享受。
汪涵的文字、描述和手艺其实都不像平时看到的他,尽管我并没有给他贴过任何标签,但第一印象还是停留在著名主持人上面。但那个更真实、更有意趣、更有深度的手艺人,也许才是骨子里的他。但这样的他,却也并不是完整的他,全部的方面组合起来,都不一定是,更何况你所见到的,总是一个方面的印象。
汪涵是一个奇特的娱乐圈人士。我只能如此说,他的爱好和志趣与灯红酒绿、繁花似锦的娱乐圈并不在一个基调和平衡线上,他为自己创造了另外一个手艺人的世界。他应该就是现在特别推崇的,上班时尽职尽责,下班后肆意精彩的人的典型。他的书告诉了我们另一种活法,另一种细腻的意趣横生的感触与生活。
他笔下的很多东西我没有见过,但不妨碍因为文字而产生了共鸣。那是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似乎看到了那些老物件,又似乎透过时光在抚摸。世界是浓的,快的,在他的书里,是淡的,慢的,读着读着,世界就静了,心也安静了。
读到香干,眼前会浮现出美味,闭上眼,去闻一闻那香味。读到糍粑,虽没吃过,却记起了年糕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出米的香味。读到木盆,想去亲手给木板匝上一个箍,小孩子在里面扑腾,水花四溅里是母亲的笑颜。读到油布伞,仿佛看到了丁香花般的姑娘,一袭长裙,墨发如丝。读到箭,有一股锋利但又沉静的感觉。读琴,也是在读树,读出一生痕迹。读墨,似乎看到了水中晕染开的花,墨香萦绕。读称秤,也是读良心,失之毫厘,失的也是良心。读鸡毛掸子,像在读生活,在母亲的手里默默劳作,在父亲手里让孩子静默。读扇骨,也是读风骨,是一种品格和品质,是盘玩良久的未经渲染过的长情。
读《有味》,觉得汪涵是个活得清的人,是个心如明镜、潇洒似神仙的人,是个和周围的人活得明明不一样但又不会格格不入的人。
就像大冰说过的,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那种生活。大冰是一个,汪涵是一个,李欣频是一个,也许将来,我可以说,我自己也是一个。
公众号:律树成森
Fengtr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