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你积极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是为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勾起我们一些大脑里面的回忆。
包含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话,怕影响对方的情绪。
一旦感觉到了这种现象,就会积极的采取行动去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依稀记得在影视剧《女心理师》中有一个案例:莫宇
我没法拒绝别人——莫宇
“我并不想帮她做PPT,但我没法和她说“不可以”,我做不到。”
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甚至是陌生人。听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会很开心,甚至害羞;
但更多地,是害怕被朋友拒绝,排斥和否定。想象被拒绝和排斥场景,身体会突然紧绷甚至僵硬,一种失控的难以忍受下坠感。
在符合我们大众认知前提,我们常常称之为讨好型人格,在九型人格中这种人格只是占据一些2 号“助人型。”的特征。
"讨好型人格的行为风格和三种形式"
讨好型人格如前面所说,莫宇PPT 的那个例子。
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种人格往往带有着一些表现特征。
| 别人拒绝自己时轻描淡写,而自己拒绝别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犯了滔天大罪。
| 帮别人忙时,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谨慎,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本分;而自己从不会开口要求,因为担心被拒绝。
| 和别人在一起时,总是怕冷场,一直主动去找话题。就连在微信上聊天,没有秒回都会心存愧疚;每次都会仔细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对话框里的内容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 不敢表露出坏情绪,不敢哭,因为怕自己的负能量会影响到别人。
| 别人借了自己钱,不敢谈还钱的事,实在活不下去了开口要求还钱,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 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
| 极度敏感,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人,每次评论一件事要想好久措辞,评论了怕朋友不开心,不评论也怕他们不开心。
| 一天不敢发太多朋友圈,怕打扰别人,怕别人觉得自己很烦,聊天经常撤回,朋友圈经常秒删。
一般来说,这是缺乏自我平衡的机制,导致行为上的讨好。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位。别人站在
一个高位。
人人都有自尊心,往往这类人群的自尊心分为低自尊和异质性自尊。
看一下面前的你是否中枪?
低自尊:低自尊的人往往认为别人比自己更重要,别人的要求往往全是对的,而自己的却入不了自己的眼睛。
异质性自尊:通常把什么是对的抛到一边,更多在意的是他人认为我怎么做是正确的,往往在乎他人期望“我”是怎么样的。
在心理学中,并不存在讨好型人格。我们这种行为往往被称为【取悦行为】
取悦行为一般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就是上文所说是缺乏自我平衡,导致行为上的取悦他人。
取悦他人不一定对对方有什么好处,但或许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第二种,是在关系中,形象上的一种取悦行为。
比如说我们出门会想到如何打扮自己,同事,朋友,大街上的人会如何去看待我。
在学校中,我应该如何做才可以得到老师的青睐,在工作中,也是同样,让我们花很多时间去纠结。
第三种,冲突上的取悦行为。
我们大多数的时候不会拒绝,是在冲突上取悦对方,需要照顾他人来成全自己的价值。
所以,让别人需要他的时候,又不会拒绝,在这样的冲突,会觉得自己很累。因为所有事情承担在自己身上,并且把责任自己揽了下来。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别让自己错误的心理逻辑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之所以讨好,是因为自己误以为”讨好“才会"被喜欢”。
那么所谓错误的心理逻辑有哪些?
成为朋友的前提是尊重。你卑微的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别人只会俯视你,利用你,同时还瞧不起你!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恋爱,也适用于社交关系。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没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
“求求你了,你不要讨厌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都强烈需要被认可,害怕被否定,害怕被讨厌。
因为害怕被讨厌,所以一次次放低底线,企图让他人开心,满足别人的需求,让自己是获得价值感,从而获取暂时性认可。
被认可源于一个人的价值,而非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你一次次放低自己的底线,就是在一次次自降身价,又哪来的认可呢?
2.忍气吞声,卑微的你从不敢与人发生冲突
“求求你了,只要你不要和我发生冲突,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冲突,对讨好人格来说,是个难以跨越的鸿沟。
当别人冒犯到自己时,你总是很担心,情绪不会稳定。
一直不敢表达,不敢向别人提出自己的需求,所有的都深深藏在自己的内心里。
你一次次压抑自己,别人看不到你的棱角,看不见你的需求,渐渐也就把你当作透明人,只有用到的时候才会想起你!
其实,几乎没人会因为你表达感受,提出需求,拒绝别人而怀恨在心,影响关系。如果有人因此而与你关系破裂,恭喜你,你成功筛选出一个自私的人。
冲突并不可怕,你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3.你倾其所有,在关系中却一无所得。
“求求你了,只要你喜欢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想到了爱情。
往往一直流传:在感情里面,谁先动情,谁就输了。
由于我们错误的爱情观,爱情方式,我们都在认为,只要我对“她”好,她就特别爱我,特别喜欢我。
以至于我们用我们的爱情观去经营感情,最后结果往往不欢而散。
“只要我对她(他)好,她就会一直我“
这何尝不是一种讨好行为的特征呢?
讨好型人格,往往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父母的爱都是夹杂着条件的。
比如:你一点也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
你只有努力读书,才不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孩子在内心往往形成一种认知:只有我付出,做些什么,我才配得到爱与喜欢。
”能改变的不多,但要去做“
我们这一生缺点很多,想要全部改变根本不可能,取悦行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讨好是我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却不能过度使用。
如何避免过度使用,不妨听听我的几个建议。
关注和尊重自己的需求
改变的第一步是自己要有站起来的意识,这意味着你要尊重自己合理的需求,渴望和意愿。
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不是让它被别人左右。
从小事做起,比如和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坚持点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
出去玩的时候,自己勇敢地选择地点,邀约朋友去。
"勇 敢 的 迈 出 第 一 步 就 成 功 一 半"
提升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并不是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取到的,而是用在提高自己上,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生存的技能。
比如,多看一些关于自我完善心智的书籍。有效的锻造一颗强大的内心。
自我提升并不是⼀蹴⽽就,在未见成效的过渡期,有必要学会「课题分离」。
在一些场景中,怕自己拒绝别人对对方不好。不如这样:
课题分离,你解决你自己内心的问题。
如果对方引起不适,他需要解决他自己内心的问题。
一定要坚持下去。
成功 不 是 突 变 ,是 渐 变 。
转移注意力
大量研究发现,把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东西上,能够使精神健康得到改善。
学会写日记【一日三好】
每天至少将一件你做过的值得称赞的事记录下来,同时标注出自己表现出的个人品质。
坚持下来,养成习惯。日后即便你不再把它们写下来,你也能想到那些有益的新想法。
要把自己内心中的“我做不到”抛弃掉。只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没有 天 生 的 信 心,只 有 不 断 培 养 的 信 心。
改变错误的心理逻辑,要明白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的对你好,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你,更没有人会无条件包容你的一切。
人性本自私,你认为“对别人无条件的好”的背后也是有条件——你希望别人也能给予你同样的好。
你不是小孩子了,你得不到平白无故无私的爱。
必须要学会接受“我不可能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为先。
我们都是被一种【世界公平假设】所影响。
你认为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应该也会对你怎么样。真的是这样?
付出那么多不就是为了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价值吗?
不要在整天忧虑了,你永远不会知道,后面的生活会给你留下多大的惊喜。
当你真的坚定要改变的时候,从小做起,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我是 知 心 橙 子,等 你 很 久 的 人,做 个 懂 你 的 人。
希望 我 们 成 为 朋 友,不 会 沦 为 过 客。
我愿 做 你 的 知 心 的倾 听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