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是我一直以来最想知道的答案。
进大学之前,很多人都说,大学时光很美好。因为没有人管你,你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可以不用学习,可以让自己的自由最大化。
进来之后却发现,所有以前幻想的东西,都是不现实的。加入学生会,在里面被迫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参加很多个社团,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分配。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但却没空去思考自己在忙什么。
到后来,厌倦了这些。开始有选择的拒绝,做减法。理由是,不想做一些是人都能做的事。
那么大学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大学就是培养“打工仔”,学工科的毕业了就去工厂修机器,学经济的毕业了就去给公司算账。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如今学科的分化越来越“专”,而这种“专”会让人以为,大学只是更高级的技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专业好不好找工作,毕业后的户口容不容易解决。慢慢的,许多人把自己当做技术人员来使,大学四年所学,不过是为了拿一张毕业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
我曾经是一个实践第一,知识第二的拥护者。看看我们所学的课程,以后有多少能真正用在实际工作之中?为何要学那些看起来用处并不大的东西?再者,四年时间,花着父母的钱,最后大学毕业了,领着两三千的工资,在北京拮据的生活下去。看看我们身边提前步入社会的朋友们吧,有的凭借着努力月入上万。
我想不止我曾怀疑过上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以“成功论英雄”的惯性逻辑。我们习惯以他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迎合普世的价值观,最后却不懂得如何做自己。
在我们为各种活动、组织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却忘了大学首先是一个求知的平台。在古时,读书人会不辞艰辛,到离家数里之外的学堂,向德高望众的先生请教。更有一些放荡不羁的人物,离开家乡去游学。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求学“、“知识传承”是永远不变的,而大学首先是这样一个“求学之地”、“传承之地”。这里有无数让你受益的书,可以认识许多优秀的人,还有在各个领域知名的教授,或许没有比这里更自由的学习氛围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以后会成为一名“打工仔”,但大学会塑造我们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打工仔”。大学校园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因为某个问题针锋相对,但事后依旧可以宽容的互相对待。我们应该感谢大学,感谢他让我们成为了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是“技术”人员。
我曾在某社交平台看到这么一句话“那些说大学没用的人,必然没受过高等教育。”我很喜欢伏牛堂堂主张天一说过的一句话:知识是让你在一文不名的时候依然抬着头。是啊,人最可怕的不是穷困潦倒、一无所有,而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知识是用来改变、适应社会,而不是屈服。知识能让你成为一个“人”,并不是成为一个英雄楷模,更不是学会“八面玲珑”的那个“人”。我觉着是成为一个健全、有自信、尊重别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大学是一门永远讲不完的课,我所表达的也只是一点拙见。其中不乏诸多思想漏洞,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我想给你看看我不成熟的想法
让你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