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初中校园中,青春期小孩子之间的友情,校园的丛林法则。很多孩子似乎都经历过一段看似简单纯真,实际却复杂艰难的学生时代。
主人公金多贤,是一个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读书,写博客。所以她的思想和其他同龄人不同。多贤一直在多人的友谊中,没有和一个人单独的、亲密的好朋友关系。所以多贤一直是一个有独立意识,“我是一个不想属于任何地方的孩子”,
类似金多贤这样爱好的学生,有一个标签化的名字“认真虫”、“书呆子”。小学五年级,多贤的手机铃声被人听到,金多贤是“认真虫”的绰号被传开。与她在姐妹团中,总是被边缘化,被孤立的忧伤,不被接纳的感觉煎熬着多贤。这时,雪娥听告诉多贤她被姐妹团的其他成员说坏话的事,雪娥把被孤立的她带到新的姐妹团。有了之前的经历,多贤认真努力地维系姐妹团之间的关系,放弃了真实的自我表达,克制看书,不再谈论书和古典音乐,经常买礼物送给她们。
进入初中,她与姐妹团第二讨厌的卢恩裕作为同桌。和卢恩裕说话,交流,示好都是背叛姐妹团的行为。多贤开始焦虑紧张挣扎,老师布置的社区报纸作业,让她和恩裕还有前桌的两个男生变为一组,去恩裕家一起讨论。姐妹团同仇敌忾让多贤糊弄作业,坚决不与恩裕来往,结果在恩裕家附近相遇,多贤不会拒绝,一起去了恩裕家。
一些改变悄悄发生,在小组中多贤的自我表达得到了真诚的反馈与称赞,恩裕也并不是她们口中那样令人生厌,更“可怕”的是,多贤与恩裕有相似的爱好,与恩裕投缘。在恩裕身上,多贤学到了很多,有关独立,有关孤立,有关自信。多贤羡慕恩裕,又想成为恩裕这样的人,恩裕渴望,和多贤成为朋友恩裕和姐妹团之间的抉择让多贤挣扎痛苦,这时姐妹团最讨厌的那个女生加入了进来,其他姐妹们的目光全在那个女生身上。多贤又一次意识到姐妹团中并没有她的位置,她们的事情她从来不知道,两个团体的对比让多贤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恩裕的话也让多贤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自我。脱离姐妹团。多贤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努力成长,与小组同学成为了好朋友,彼此勉励共同进步。
多贤的博客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变化。“我们都是像树一样独立的人。如果是好朋友的话,那就应该做彼此的阳光,为对方吹起习习微风。我们作为树木独自成长会对彼此都有所帮助。”
在现在也有教育意义,我们也在进行教育改革,从关注成绩到关注个人。在青春期,敏感,多疑。从完全依赖父母的亲密关系,逐渐走向了和同学老师建立起的其他关系,渴望独立又没有独立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友善的眼神仿佛是泠冽的寒风一样,刺骨疼痛。因为缺乏自信和成熟的独立人格,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常常会受伤,这种受伤在青春期是常态。独立人格的培养,真实的自我表达是作为青春期的学生,甚至当下的很多成年人都需要去学习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