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小北baby
即便孤独,也要热烈地活着。
2018.7.21 星期:六 天气:晴
就像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样艰难,不知道该给此文拟一个怎样的标题,才令自己满意。不过是一些感想而已。
明天又要启程,6天时间仿佛只是在一眨眼间便结束了,我整日也只是在吃、睡、做家务、追剧、扒手机间重复。
看安妮的《镜湖》,尽管有些内容,其实在她以前的书里也是出现过的,我不知道这是编辑或出版社的安排,还是她自己的安排,但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时候来阅读它,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哪怕昨晚你读过的一篇觉得稀烂的文章,今早复之,不知不觉就拿起了笔划下记号。
阅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纯粹只是一种消遣方式,一种令自己身心愉悦的方式,并不是说爱阅读的人就有多么的高尚。
但一定有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妮的文字也更多了一些生活的气息,更加有烟火味。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很简练,没有如今火爆公众号的“标题党”的嫌疑。
静心下来读安妮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因为在字里行间中,她会告诉你很多困扰着你的问题的答案。
我一直很想做一个纯粹的农民,在青山绿水间,在骄阳下汗流浃背,在明月下和星星说话,听蝉歌唱,与苍凉的夜色同眠,晚风吹起,寂静一片。
做到这一切,需要强大的心理。诚然,我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踏在故乡的每一片热土上,都有一个故事,一种声音或者是画面闪过我的脑海:我在这里和小伙伴捡过柴,我在那里和父亲做过农活儿;我在这里哭过,我在那里笑过;我在那片玉米地里扯过草,我在那棵树下捡过核桃、板栗;我在那条小溪边洗过衣服,我站在那块大石头上放声歌唱……
这里的人们还和以前一样,每天辛勤的劳作,日未出已起,月落未归。他们每年都种一样的作物,每一天都在重复着背、挑、扛、砍、剁等费力的动词。
如果非要改变 ,他们亦是可以不过现在这样的生活的。可是他们说:他们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年纪大了,受不了别人的管制。
一如我的父亲。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微妙的,也是脆弱的。我能做到见谁都能如初般亲切、热情,可是在交谈片刻之后却发现,制造话题的那个人总是自己,失落和倦怠随之而来,热情随即消散。
以前对生活多有不满,对工作也常有抱怨,可是等自己经历过后,特别是通过工作成长之后,又由衷地对此它示感激。
这次回家最大的进步该是对工作的重新认知,工作哪里都有,若只是为了糊口,任何工作都可以做。一份看起来还体面,薪水也足够生活的工作,应该珍惜,并努力给予回馈。
网络悄无声息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无聊的日子里,我们习惯性的翻阅手机,各大网站,直播平台,应有尽有。
但能够给人带来收获的实在是少数,大多一笑而过,无甚营养。
做到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和不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和安排来活,需要时间、沟通和正确的自我认识。
我时常自我认为他是寂寞的、孤独的,从而想过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我甚至想要改变他,摈弃掉以前的生活,跟我走。
但在陪伴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给予他的那种所谓的改变了的生活,他一点也不喜欢,顶多是新奇,我依然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陪他聊聊天,一起吃饭,我不知道,这样他是否就不再觉得寂寞。
人都是寂寞的,一如我自己,可是他若寂寞,我便觉得罪孽深重。
到了晚上10点,村里大多数人都睡了,独留下来的那一点点光亮里有一个孤独的身影沿着门边缓缓移动,这个声身影的内心应该也寂寞吧。
如果她的孩子看到此画面,心里应该也不免酸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无论孤独与否,那个我曾经想要改变的他,就让他依旧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吧。
这就是生活,哪怕孤独,哪怕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