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尽管各种网络媒体上唱衰的声音很多,说社会上的失业人数增多了,工作不好找了,收入减少了,物价上涨了,车子、孩子都不好养了,甚至连养活自己都越来越困难了,打工人的生活越来越难了,等等。
这种使人产生焦虑的说法很多,是不是事实呢?我想可能也有其事实的地方,毕竟三年Yq特殊时期使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从解封到现在才两年的时间,可能恢复不了那么快。
但我看到了一些底层社会的一些变化:
第一,出门打工的人员,或者是外出务工的人员明显比前边那三年增多了,也比2023年增多了,这一点在珠三角的几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都有明显的体现;就拿东莞来说前几年许多镇的工厂已经停工,人员也成闲散状态,有的为了配合防疫干脆回老家了。
那几年你走在每个镇的大街上明显感到人流量少,可是2024年从开年到年末给我的感觉是人多、车多,每个镇在这一年都增加了外来人口数量和车辆,出门明显感到拥挤和“堵车”了。
还有一个我亲身体验的事也能证明这一点,在2023年底的时候,我租房的那栋楼房东有天在收房租时对我抱怨说“现在好多工厂都停工了,人也走了,好多人都退房了,空出了好多间的出租房,要亏钱了”,尤其是她一楼的那几间作店铺的门面房,从2022年初就开始空着了,原来的个体户小老板嫌生意差不赚钱,已经退铺子走人了,之后一直没人接盘,一直空着,当时我的房东看到那些空房子是一筹莫展,心情很郁闷。
可是等到2024年春节过完,开年后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东莞就业,她的空房子被一扫而光,全部租出去了;就连她原来一楼那几间空店铺也被一个做电器加工的小老板雇了十几个员工全包下了,一间也不剩,这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且她在过去这一年里连涨了两次房租,虽然对我们这些租客来说很不开心,但她自己确实赚了。
第二个变化是,又新建了一大批新行产业的工厂,比如新能源制造业的工厂,人工智能产业的公司像百度云计算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等。
还有一点不同是出来打工的人口和原来也不太一样了,除了老一代的60后、70后、80后,更多的90后、00后也出来了,给外出务工人群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
第三个变化是,90后、00后在过去的一年谈恋爱的人增多了,随时可见的年轻一代男女青年们不再一味的埋头苦干挣钱,而是享受当下的意识增强了;前一段时间据国家统计局说2024年人口出生数量为954万比2023年的902万多了52万,说明人口出生率有所回升。
第三个变化是,外出旅游的人员开始增多了,这一点在2023年初就体现了出来,人们在“解封”后都纷纷选择到外地观光旅游,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在2024年这一点又更为加上,在全年的每个法定节假日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摩肩接踵,每个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甚至是好的公园大都是人山人海,弄得像我这种有“人群密集恐惧症”的人都不敢在那几个时期出门。
第四个变化是,卖早餐的摊铺比之前几年增加了很多,卖各种工作早餐的比如包子、馒头、油条、肠粉、河粉、米粉、白米粥、小米粥、豆浆、胡辣汤、粉条、面条等的摊铺生意都很好;
还有各种夜市、夜宵摊铺也比之前几年明显增多了,比如卖烧烤的,烤鱼的、烤牛肉羊肉的、啤酒加串的、铁板鱿鱼的、酸辣粉、牛肉面(粉)、长沙臭豆腐、烩面、刀削面、牛腩面、牛杂面(粉)等等的小吃夜市摊铺客流量也是爆满。这些都说明了底层经济正在回暖和回升。
当年有个伟人曾说过:“人是这个世界上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我相信,虽然这是一群底层的普通人,但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的千千万万个街角,一定也还有无数这样的人,在坚持。还有这样的市井摊贩,在生长。
他们,或许只是一个小摊贩,却用自己最勤劳的双手,支起了一个小摊。
他们,或许只是普通人,却用自己的脊背,撑起一个家庭。这,就是中国经济最深处的韧性。
它不是写在报表里的数字,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希望。只要还有人在为梦想打拼,还有人相信生活会更好,这片土地上的经济,就永远充满力量。
永远,充满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