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所思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是我枕边案头常常翻阅的一本书籍,该书将班主任工作看作像心理学、教育学一样的科学,以大量的案例和理论指导班主任如何以专业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暑假重读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又有了些新的所得,聊以记之,与同行的你共勉。
一、班主任工作的现状之思
在担任班主任之前,我只知道班主任工作繁杂而琐碎,老师们基本是凭经验带班,而这个“经验”仿佛很神秘,问他怎么带的,他自己也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王晓春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对班主任工作至今缺乏科学研究,班主任工作没有科学体系。一到班主任培训的时候,就请领导来“布置任务”(班主任“应该”如何如何),请专家讲点对所有教师都适用的大理论,或者找几个优秀班主任作典型发言,如此而已。
我不知道老师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但如果只凭经验,闷着头去做,估计很难从这项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记得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学校举行书博会,通知要求各班级提前准备捐书、布置摊位、选好销售人员等。当时,我对这项工作一无所知,就闷着头跟年级组几位老师一起,组织家委,召集学生,最后顺顺利利“圆满”完成了这项工作。
第二年,我又照此方法,又把这项活动“圆满”完成了。但事后,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整个过程中,仿佛只有老师和家长,学生的作用及学生参加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像隔靴搔痒,浮光掠影。
对照此书,我想根本原因是,我没有以班主任的专业眼光看待这项活动,没有对此活动进行一个合理且科学的规划。针对这个状况,我专门查询了有关班主任如何组织大型活动的书籍,并向相关有经验的老师对待此项活动的多种做法,最终才梳理出书博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基本规划方案,下次书博会将按此方案实施。
虽然王老师在本书中,对当下班主任“经验”一词持有批判性的态度,但我个人觉得,班主任工作应该有其专业的特征,更应该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作为参考。
二、班主任的角色之思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角色,有明确的界定,教师具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六大角色,对教师而言我们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但是没有一本专业的书籍系统阐述班主任的角色,教师的角色等于班主任的角色吗?以我浅薄的经历来说,这恐怕不能等同,实践证明,它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并且能做好的一项工作,它又有别于学科教师的工作。
王老师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将班主任角色梳理为: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这六种角色几乎涵盖了班主任工作的绝大部分内容,但王老师同时也指出,很多老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模糊的,甚至这几种角色之间也存在一定冲突,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在掌握角色分寸、注意角色转换。
今年开学的前几天我就在思考,开学第一课上什么,订阅号上相关的帖子铺天盖地而来,这一天,大部分班主任承担的都是管理者角色,要组织学生分书、安排座位、再次明确班干部职责、班规、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等等,如果是新接班的班主任,我想还不仅仅局限于此。以往这一天,我都把自己的角色定为教育型的管理者,今年我将自己的管理者角色融合在了一堂主题班会课中,同时很快进入学习指导者角色和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开启了新学年的第一堂语文课,在与孩子们的讨论过程中,明确了新学期语文有关预习和作业的要求。晚上,我又接到一位家长电话,说孩子半夜三点睡不着觉,原因是家长要检查他的暑假作业。我指导孩子家长应该暂时放下对作业的要求,让孩子对学校、对同学形成期待感,正面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对开学的积极性,孩子开学前的焦虑。此时,我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短短的一天,我就在几种角色中相互切换,但是只有这些很明显还远远不够。这些对很多班主任而言,都是常规性的工作,我们发现,就是在这种常规性的角色转换中,老师们因为个性特征、学识水平的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班主任类型,从而形成自己的带班特色,不同的班主任工作类型都有所利弊,关键在于自己要学会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工作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之思。
明确了自己是干什么的,才能清楚自己怎么去干,那么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什么呢?
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个学期里,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课都拿来上班会课,一方面为班级纪律着急,另一方面又为自己不懂得如何带班而感到焦虑,也就是我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有时,课上到一半,因为学生乱插嘴,我可以一整堂课都给孩子做美其名曰的“思想工作”,还常常起早贪黑,结果当然是收效甚微。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对“校园无小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两个观点提出了自己批判性的见解:教育与管理,教育是重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班集体是重点,;学生问题应该分轻度、中度、重度处理。有很多班主任习惯把学生的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结果弄得焦头烂额。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事实上做不好的事情上去了,浪费精力,浪费感情,其结果是他本来能做好的事情也耽搁了。
这种情况我同样遭遇过,而且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记得上个学期学期末,我们班发生了一起学生放学后,在课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当时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结果造成自己重度焦虑,后来在咨询了法律专家及查阅了校园意外安全事故处理办法,这件事情才得以缓解。如果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我想我会首先明确自己工作的边界,以更加专业的态度而非感性来处理这个问题。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阐释了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及问题学生指导。语言简练,可读性很强,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他让我们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迷失在被感性绑架的班主任工作的路上,他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在爱的前提下,独有且应该有的科学的一面。
愿所有的班主任,明哲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