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在序言《家庭教育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一文中,她写道: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农人在田地里耕耘。我耕耘的对象——孩子们——就像一棵棵成长的小树。环境决定了树的年轮的长相,这长相不可逆转!一个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所作所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生命之树的年轮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是的,其实,这句话不只第一次听到。突然间觉得,把教师比作农民最恰当不过。一位农民是否把自己的地耕种好,离不开土壤是否肥沃,更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努力做一名种好庄稼的农民吧!
第一周 向着太阳开放
在这一内容中,郭老师提到的“润泽的教室”和“语文学习采取合作方式”给我启发很大。
一、关于“润泽的教室”。
“润泽”、“幸福”等词语大家并不陌生。 “润泽的教室”强调的是学习环境。在此书中,郭老师指出:在教室里,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赖,每个人的存在都得到别人的承认。“润泽的教室”就是大家在宽松的氛围里充实地学习;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
其实,我不禁想到自己,想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在这间教室里只有和谐,比学赶帮超,在轻松地环境中乐学语文,学有所获,不仅仅只有学科学习,还要注重生命的丰盈。这样的孩子得多幸福啊!在郭老师的班级中看到了,努力在路上,努力打造润泽的教室。
二、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并不陌生。曾经,我认为所谓我们经常说的“合作”学习,只是简单的小组间交流,然后思考出答案。其实,我错了。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郭老师指出:具体地说,就是课前让孩子们根据我出的预习题进行自学;课堂上根据自学的情况进行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最后学生根据小组、班级交流情况整理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有什么收获,并进行运用。
其实,在这个环节中,最后一个内容——整理自己学习收获,需要我们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里,郭老师指出: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对话”这个词不陌生,可是,今天,我却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是孩子们在自学的时候,要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与教材进行对话,获得对教材知识的初步理解;接着孩子们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进行对话,获得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最后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后,与新的自我的对话,并对教材知识进行运用。
天啊,原来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获得与人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