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彭心悦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刷微博。下午相亲的那个男的主动给她发来一条消息,说是对她感觉挺好的,想约下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心悦心里有些犹豫,她今天下午见他的第一面不算满意,个子太矮,估计也就172或173左右,跟自己差不多高。模样倒也还可以,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谈吐也算得体。可是,心悦总觉得跟他没啥可聊的,聊着聊着就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倒不是说他俩真没共同话题,只是男生好像习惯了由女方挑起话题,他只负责接话、顺下去即可。女方沉默呢,他就等着,总之是把主动权都放在对方手上,他只配合,而且每次说话都很剪短,生怕说错话让自己丢丑。
心悦不喜欢这种遮遮掩掩、谨慎过头的性格,但是又觉得他算是自己相亲路上碰到的还算不错的人选,到底回不回复,倒颇费踌躇。
蓦地,她又想起尹宁涛,自己对恋爱关系的所有认知和亲密关系的培养模式都是和尹宁涛在一起形成的,导致她现在相亲无论见到谁都会下意识跟尹宁涛比较。倒不是她还对尹宁涛有什么留恋之情,只是……只是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太舒心了,舒心到她以为那段感情会一生一世持续下去。虽然最后分手前那样痛苦,自己还怀疑过他是否真的爱自己,但既然都不在一起了,她偶尔想起两个人的甜蜜时光还是感慨不已,这样的感情大概一辈子只有一次吧,有一次也就够了——《半生缘》里沈世钧回想起自己与顾曼桢半生情谊忍不住这样想,分手两年后,她慢慢也品出了个中滋味。
她跟尹宁涛是高中同学,两人的相识相恋跟一般高中情侣没什么区别,在一起时才只有16岁,直到26岁分手,在彼此的生命里占据了整整十年,结局还是免不掉各奔东西,想想自然是一声叹息。
陈奕迅的《十年》里有句歌词:"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她跟尹宁涛倒还是有微信,只是慢慢沦为彼此微信好友名单里的一个普通名字,"情人最终难免沦为朋友",他俩倒是互不打扰的朋友。
但是她早就放下了,偶尔想起来心内还是会触动,更多是对自己青葱岁月的缅怀,那些热烈快乐的青春,她是和他一起度过的,他走了,青春也结束了。
认真说起来,还是有那么一件事,至今都是她心里的一根刺。这根刺让她怀疑尹宁涛是否从一而终爱过自己。当然理论上讲她和尹宁涛的感情早就已经结束,也不该还揪着这件事不放,可是每每想到,她总是忍不住想自己和他之间分手的实际原因根本就没理索清楚。既然已经分手了,为什么而分手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反正结局就是那样。可她总是纠结的点在于,她认为自己也骗了自己,临分手前还让自己认定二人是被外界因素干扰才分开,其实不是,她骗了自己,她不能原谅的是自己,自己如此怯懦、软弱,不敢直面真相,不敢承认他爱上了别人的事实。
高中毕业后,父母坚持让她报本地学校。她家是在东部发达省份的省城,大学林立,不少外地学子还特地往这边考,父母当然更舍不得让她离开独自去外地生活四年。她也不想离开家,从小吃惯了爸妈做的饭菜,习惯了在家里住,她怕自己适应不来大学宿舍较简陋的环境。
报志愿之前,她跟他说了要报本地大学的想法。他笑她是娇娇女,总是离不开父母,但是由于本地学校选择较多,他也同意报本地院校。那时他俩都还太小,总以为感情是牢不可摧的,为感情做出一点小小让步理所应当。他俩都没想到,他开玩笑给她"娇娇女"这个称号背后竟埋伏着导致两人争吵不断、乃至分手的导火索呢。
很顺利地,他俩报上了同一所学校。
更幸运的是,他俩虽然报了不同的专业,教学楼却恰好挨着,宿舍也隔得不远。两人的相处模式跟在高中时差不多,形影不离,他几乎每天都来接她下课,和她一起吃饭、上自习。从舍友们羡慕的眼光里,她生出浓浓的幸福感。由于家就在本地,她虽然住宿舍,也是一个星期就回家一次。家人和男友都陪在身边,她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缺憾了。
她每天和尹宁涛同进同出,自己的同学几乎都跟他认识,平时见了他也打招呼。而她也几乎全认识他的同学,两人完全融入对方的生活圈子,宛如一对模范情侣。
虽然自己都二十出头了,但她还是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有时候一起买衣服时,妈妈总是看不上她挑中的衣服,往往亲自给她挑拣衣服,而她也是从谏如流。还有,初进大学时,她本想选街舞社团,因为从小有过舞蹈基础,那段日子又特别喜欢街舞的酷帅和潇洒。可她回家把自己加入哪些社团跟爸妈说过后,他们反对她进街舞社团,说是跳起来不伦不类的,没有美感,她犹豫了下,经他们这一劝好像觉得自己对街舞也没那么喜欢,最终也就没报街舞社团。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她总是喜欢跟父母分享生活,然后被父母的意见左右,这点她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毕竟从小到大她都没怎么忤逆过父母的决定,而每次结果都证明听他们的话是正确的。
高中时,两人虽然已经交往,但把更多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尹宁涛只觉得她性格乖巧。及至上了大学,他们摆脱繁重学业,生活完全交融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分享、探讨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和心情感受,尹宁涛才发现心悦几乎事事跟父母讨论,而且听从父母的意见。他曾委婉跟她提过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什么都听父母的。可是心悦是从小被父母呵护大的花朵,她心甘情愿地在父母的余荫下,舒展自如,从未被风雨吹打过。而且父母平时总是给她建议居多,她丝毫不觉得被强迫或干扰。尹宁涛的话大多开玩笑般说出来,她没放在心上,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申辩两句,也是柔柔的,带点撒娇意味,尹宁涛就也不说什么了。
正处于如胶似漆的时候,虽然两人也会有磕磕绊绊,但她确信他心里只有自己,有的时刻她还是会感觉怪怪的,虽然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有件事是分手后她才突然想起来的,如果两人没分开,也许她永远不会记得这事。正是因为结果走向另一个方向,回忆起前情往事才会那样恍惚又明朗,原来一切都在冥冥中预示了结局。故事里的人不知深浅,等到故事结束后才恍然大悟。
她记得第一次见到蔡昕敏,还是大二那年。那天她挽着他在校园漫步,他和迎面过来的女生打了个招呼,也没说什么就过去了。虽然他跟她都没聊天,她还是感觉到他好像有点不自然,说不出来为什么,她就是感觉到了。她一面挽着他胳膊,一面回晚上八点,彭心悦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刷微博。下午相亲的那个男的主动给她发来一条消息,说是对她感觉挺好的,想约下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心悦心里有些犹豫,她今天下午见他的第一面不算满意,个子太矮,估计也就172或173左右,跟自己差不多高。模样倒也还可以,白白净净斯斯文文的,谈吐也算得体。可是,心悦总觉得跟他没啥可聊的,聊着聊着就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倒不是说他俩真没共同话题,只是男生好像习惯了由女方挑起话题,他只负责接话、顺下去即可。女方沉默呢,他就等着,总之是把主动权都放在对方手上,他只配合,而且每次说话都很剪短,生怕说错话让自己丢丑。
心悦不喜欢这种遮遮掩掩、谨慎过头的性格,但是又觉得他算是自己相亲路上碰到的还算不错的人选,到底回不回复,倒颇费踌躇。
蓦地,她又想起尹宁涛,自己对恋爱关系的所有认知和亲密关系的培养模式都是和尹宁涛在一起形成的,导致她现在相亲无论见到谁都会下意识跟尹宁涛比较。倒不是她还对尹宁涛有什么留恋之情,只是……只是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的太舒心了,舒心到她以为那段感情会一生一世持续下去。虽然最后分手前那样痛苦,自己还怀疑过他是否真的爱自己,但既然都不在一起了,她偶尔想起两个人的甜蜜时光还是感慨不已,这样的感情大概一辈子只有一次吧,有一次也就够了——《半生缘》里沈世钧回想起自己与顾曼桢半生情谊忍不住这样想,分手两年后,她慢慢也品出了个中滋味。
她跟尹宁涛是高中同学,两人的相识相恋跟一般高中情侣没什么区别,在一起时才只有16岁,直到26岁分手,在彼此的生命里占据了整整十年,结局还是免不掉各奔东西,想想自然是一声叹息。
陈奕迅的《十年》里有句歌词:"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她跟尹宁涛倒还是有微信,只是慢慢沦为彼此微信好友名单里的一个普通名字,"情人最终难免沦为朋友",他俩倒是互不打扰的朋友。
但是她早就放下了,偶尔想起来心内还是会触动,更多是对自己青葱岁月的缅怀,那些热烈快乐的青春,她是和他一起度过的,他走了,青春也结束了。
认真说起来,还是有那么一件事,至今都是她心里的一根刺。这根刺让她怀疑尹宁涛是否从一而终爱过自己。当然理论上讲她和尹宁涛的感情早就已经结束,也不该还揪着这件事不放,可是每每想到,她总是忍不住想自己和他之间分手的实际原因根本就没理索清楚。既然已经分手了,为什么而分手似乎显得不那么重要,反正结局就是那样。可她总是纠结的点在于,她认为自己也骗了自己,临分手前还让自己认定二人是被外界因素干扰才分开,其实不是,她骗了自己,她不能原谅的是自己,自己如此怯懦、软弱,不敢直面真相,不敢承认他爱上了别人的事实。
高中毕业后,父母坚持让她报本地学校。她家是在东部发达省份的省城,大学林立,不少外地学子还特地往这边考,父母当然更舍不得让她离开独自去外地生活四年。她也不想离开家,从小吃惯了爸妈做的饭菜,习惯了在家里住,她怕自己适应不来大学宿舍较简陋的环境。
报志愿之前,她跟他说了要报本地大学的想法。他笑她是娇娇女,总是离不开父母,但是由于本地学校选择较多,他也同意报本地院校。那时他俩都还太小,总以为感情是牢不可摧的,为感情做出一点小小让步理所应当。他俩都没想到,他开玩笑给她"娇娇女"这个称号背后竟埋伏着导致两人争吵不断、乃至分手的导火索呢。
很顺利地,他俩报上了同一所学校。
更幸运的是,他俩虽然报了不同的专业,教学楼却恰好挨着,宿舍也隔得不远。两人的相处模式跟在高中时差不多,形影不离,他几乎每天都来接她下课,和她一起吃饭、上自习。从舍友们羡慕的眼光里,她生出浓浓的幸福感。由于家就在本地,她虽然住宿舍,也是一个星期就回家一次。家人和男友都陪在身边,她真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缺憾了。
她每天和尹宁涛同进同出,自己的同学几乎都跟他认识,平时见了他也打招呼。而她也几乎全认识他的同学,两人完全融入对方的生活圈子,宛如一对模范情侣。
虽然自己都二十出头了,但她还是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有时候一起买衣服时,妈妈总是看不上她挑中的衣服,往往亲自给她挑拣衣服,而她也是从谏如流。还有,初进大学时,她本想选街舞社团,因为从小有过舞蹈基础,那段日子又特别喜欢街舞的酷帅和潇洒。可她回家把自己加入哪些社团跟爸妈说过后,他们反对她进街舞社团,说是跳起来不伦不类的,没有美感,她犹豫了下,经他们这一劝好像觉得自己对街舞也没那么喜欢,最终也就没报街舞社团。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她总是喜欢跟父母分享生活,然后被父母的意见左右,这点她从来不觉得是个问题,毕竟从小到大她都没怎么忤逆过父母的决定,而每次结果都证明听他们的话是正确的。
高中时,两人虽然已经交往,但把更多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尹宁涛只觉得她性格乖巧。及至上了大学,他们摆脱繁重学业,生活完全交融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分享、探讨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和心情感受,尹宁涛才发现心悦几乎事事跟父母讨论,而且听从父母的意见。他曾委婉跟她提过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什么都听父母的。可是心悦是从小被父母呵护大的花朵,她心甘情愿地在父母的余荫下,舒展自如,从未被风雨吹打过。而且父母平时总是给她建议居多,她丝毫不觉得被强迫或干扰。尹宁涛的话大多开玩笑般说出来,她没放在心上,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申辩两句,也是柔柔的,带点撒娇意味,尹宁涛就也不说什么了。
正处于如胶似漆的时候,虽然两人也会有磕磕绊绊,但她确信他心里只有自己,有的时刻她还是会感觉怪怪的,虽然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有件事是分手后她才突然想起来的,如果两人没分开,也许她永远不会记得这事。正是因为结果走向另一个方向,回忆起前情往事才会那样恍惚又明朗,原来一切都在冥冥中预示了结局。故事里的人不知深浅,等到故事结束后才恍然大悟。
她记得第一次见到蔡昕敏,还是大二那年。那天她挽着他在校园漫步,他和迎面过来的女生打了个招呼,也没说什么就过去了。就跟普通同学没什么区别。她是他的同班同学。
真正让她对她有印象,还是大三以后。
大三下学期,同学们都在规划未来之路,有考研的,也有考公考编的,还有考教师资格证的,尹宁涛想去考去北京的学校读研。他跟其他同学一样,也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备考生涯,陪她的时间骤然减少。看她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他经常催她。她本来没什么计划,听他说去北京也有点心动,她是受不了异地恋。但还是有些犹豫,毕竟她综合成绩还不错,保研本校的话很大概率会成功。
去北京还是保研本校?她很是纠结。
回家跟父母商量,父母笑话她的不自律和散漫的性子,毕竟她从小就不算特别努力的性格,能考上大学、有保研资格纯粹是靠自己的小聪明,她也知道要考上他想去的学校必须要下定决心苦读一年,想想自己平时见到的那些面带菜色、眼神呆滞没日没夜在自习室埋头于书堆里的考研同学们,她犹豫了。
跟他商量,他听出她的纠结和犹豫,她总是这样,自己下不了决心,又不能吃苦,往往求助父母,而父母会教她选择最轻松的那条路。
从向她建议考北京的学校,他就没报希望她真的会考。看着对面的她,画着淡淡的妆,穿搭精心搭配过。大三的学生,像她这样的,不多,大家都匆匆忙忙忙自己的、无心修饰。他想起来和自己一起上自习学习的蔡昕敏几个女生,每天简单洗漱下就出门学习,虽然刚进入备考状态,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拼劲和勤奋。
可是,她却还在这里纠结,为要离开舒适圈苦恼不已。他知道她还是会选择保研。
那天他也忘了自己跟她说了什么,反正也是很平静,因为他还急着回去再看会儿书。
她还是选择了保研。那时他也不能天天陪着她了,每天都专心备考,两人也就偶尔打个电话,她也不想去自习室看他,她讨厌那种刻苦又压抑的氛围,有时候想想自己选择保研还是很明智的,否则也会早早放弃。两人的联系骤然减少,她有些不适应。
而就在这个时候,她又重新注意到蔡昕敏。
有时她会约他去餐厅吃个饭,吃完饭他立刻就要回去学习,俩人就这点相处时间,她忍不住抱怨般地撒娇。可能是这个餐厅离自习室最近,每次他和她一起吃饭都能遇见蔡昕敏,每次尹宁涛和她也只是淡淡打个招呼。
他跟她都没聊天,她还是感觉到他好像有点不自然,说不出来为什么,她就是感觉到了。她回忆蔡昕敏的容貌,只记得中等身高中等身材,皮肤挺白的,五官还算清秀吧。她自信自己比她好看多了,可是却猜不透他那一瞬的紧张因何而来。
她装作不经意打听过蔡昕敏,知道她跟他一起上自习,两人还互相给对方占座。她忍不住有点吃味。他却总是淡淡地说:"别闹了,我们好几个同学都在那个自习室,都会互相占座,又不是光我和她。"她看他心不在焉,知道他心思不在这里,只是想着回去学习,忍不住跟他吵了几句嘴,然后赌气回宿舍。她以为他会哄她,结果一直到了晚上十点,他平常都是这个时间下自习,还是没等来他的信息。
她忍不住也动了气,想着既然他不找自己,自己也不理他就是,恰好他这时却发了个表情包过来,她正在气头上,便也没给他回,他也没继续给她发微信。第二天白天,他也没给她发消息。因为他从早晨六点起来就去自习室,中午吃了饭短暂休息下又去自习室学习,一直学到晚上十点才回宿舍休息。为了避免玩手机影响学习,他都不带手机去自习室。这些她都知道,只不过自己习惯了被他哄,如果他爱她,自然就会来找自己,他知道她宿舍在哪里,也知道她教室在哪儿,他跟自己吵架,还不能牺牲一两个小时学习时间跟自己解释下吗?她忍着气想道。结果一直到了晚上快十一点,他居然又给自己发了个表情包,跟昨晚一样,是只小兔子在门后探头探脑地看向她。
5年后,想起那只小兔子,她忍不住也添加进自己的表情包。想起他早出晚归整整学习了一天,晚上睡觉前还特地给自己发消息,这肯定是真的在意。可年轻的她居然如此挥霍他的爱,再次追忆只是物是人非。他的小兔子表情包,现在又发给谁呢?
这件小小的吵嘴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正是从这件事以后一切都变了。接连两个晚上没回他的微信,她觉得他没有诚意,只发俩表情包糊弄自己;他又觉得自己学习已经很辛苦,晚上抽时间给她发消息她还不回,就这样他也不再找她了,而她的怒气就变得更大,吵架的原因已经不重要,甚至她细想想他们互相占座也正常,但是他态度强硬不理自己倒是不可原谅的了。
两人就这样谁也不理谁,僵持了一个星期。中午她坚持不住了,跑去自习室偷偷看他,只看到他在背书、做题,让她受不了的是他和包括蔡昕敏在内的几个同学同进同出,一起去打水、吃饭,那两三个开始时一起学习的女生有的不考了,有的换别的地方去学习了,现在还在这里学习的只有蔡昕敏一个女生。虽然这只是个巧合,她此刻却觉得无比刺眼,尤其蔡昕敏跟他说说笑笑、十分融洽,不知内情的还以为他俩是情侣呢。
她怒气冲冲地离开自习室,发誓不管他怎么哄都不会原谅他。
那是十一月底,距考试差不多还有一个月。他自然无暇顾及她,每天繁重的学习已经让他苦不堪言。当然他可能也有别的想法,这个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刚分手后,她自虐般地回忆起这段往事。她分析,其实尹宁涛对蔡昕敏在备考的那段日子应该并无暧昧,可能他确实欣赏她的勤奋与自律,但是不至于因为这点欣赏就抵消掉他和心悦五年的感情。说到底还是自己过于消耗了他,把他一步步推向蔡昕敏的身边。
她那天气冲冲地走后,回宿舍大哭一场。本想跟父母倾诉一番,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毕竟她很少跟父母提起他,潜意识里她知道父母想要的女婿不是他这样的,她从来不提,也是怕他们劝分。他们擅长的,就是不做评价不下结论,只是循序渐进、旷日持久地抓住每一次机会把事情向他们想去的方向指导,也只是三言两语,且态度绝对温柔,看似把主动权都交给了她,实则她原有的坚持和意志已被慢慢蚕食——她太依赖父母的指导,而他们只会这么指导。所以她才会下意识从来不在他们面前提起他,两人之间产生什么问题都不跟父母讨论,她知道父母会抓住每一次小矛盾,慢慢引着她走向分手。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不符合父母的预期。
没有主意的她只好维持了几天原状,期间还跟父母出去旅游,毕竟课也上完了,她有大把的时间无处消耗。旅完游回来,距考试只有不到一个周了。她当然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找他。她等着他考完联系自己,应该会的吧?
考试结束当天下午,他就给自己打了个电话,越她出来在花园见面。将近两个月没联系的两人都有点陌生,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记得自己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问他,如果考上了就去北京吗?
他迟疑了一下:"成绩还没出来呢。"
"要是考上了呢?"
"还没出成绩,我怎么确定?"
"我只想告诉你,我受不了异地!"
他的火也上来了:"对。你这辈子只能守着你爸妈生活。"
她一听这话,顿时失去了所剩无几的理智:"你这么不喜欢我爸妈,那还是分手吧。"
"我同意。"
这就是那次分手的全过程。她怎么都想不明白,将近六年的感情怎么说散就散了呢?当时的她认定他对蔡昕敏动了心,后来想明白了,也许他俩的性格本来就不合适,只是她总是特意绕开争议,他又足够让着她。真碰到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感情立刻就显现出脆弱的本质。这是先天不足,她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