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
邢台市西部山区信都区白岸乡南洺水村坐落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脚下,南北西三面环山。
洺水泉就在这个小山村的西沟里,一年四季冒着清甜的泉水,滋润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像个世外桃花源,也吸引着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
来时,天气雾蒙蒙的,站在村子里抬头四望,一座座高山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大姑娘,用雾当头巾,遮挡了半个腰身,增添了些许神秘,令人遐想。
瞧,村西空中有两座高架桥横贯南北两座山,雄伟壮观!
正如村墙上两行红色对联所写:接龙脉高速双桥横贯东西遥望村庄青山水秀;展凤翅铁路单虹飞架南北举目洺水地灵人杰。
不远处,两棵绿油油的大柳树前,一个小圆型喷泉,里面有小假山,洁白如玉的水柱像一个个穿着雪白裙子的水仙子们,欢快地跳着舞,吸引我们纷纷拍照留念。
在退休老教师冯玉珠的带领下,参观了一座座特色的红色石头房子,有些石头房子是当年八路军兵工厂制造弹药的遗址和住宿的,让我了解了当年八路军和村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一起生产枪炮弹药和打鬼子的红色历史。
街中一条小水渠从高处哗啦啦流下,一个妇女正在洗衣服。“水是从哪里来的?”有人好奇地问。“从上边洺水泉引来的。”妇女边洗边回答。
我低下身子去瞧,里面泉水白花花,清澈见底。我伸手一摸,清凉凉的传遍我的全身,像躺在泉水里似的!
我们随着“冯导游”沿着街道往上走,刚上了坡,一阵阵“轰隆隆”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传入耳中。我随声走去,一条白花花的瀑布奔入眼中。
“哇,好一条长长的大瀑布,真是难得一见啊!”
我站在小桥上,望着从西边天河梁山奔流而下的洺水瀑布,如一条飞腾着的大白龙一样弯又长,不由惊叹道。
在它南北两岸山坡下是农田,细高的绿色玉米们和其他庄稼都旺盛地生长着。
这真是:两岸青山夹瀑布,瀑布如龙脚下去。滋养洺水千百年,动人故事传千古。
我行走在层层叠叠的瀑布前,沐浴着一股股清泉带来的凉爽。
看,有一个小孩练起“水上飞”,像小雨燕一样从南头飞到北头,又折回来了。
看,一个娃娃拿着水枪伸进水里,像小象的鼻子吸满水,抬起来冲天喷出一条细长的水柱,要给天洗个凉水澡。
看,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盘腿坐在水中的垫脚石上,像一位仙子坐在水上一般。看,水中矗立的大石头,在水中洗着大脚,游人纷纷和它合影……
在“冯导游”热心引导下,我和朋友们一起边听着瀑水哗哗哗犹如动听悦耳的音乐,边向泉水源头进发。
一条总瀑布从大水池中间一刻不停地落进地下一个形似泉眼的小水泥坑里,咕嘟咕嘟冒出来,向下游流去,形成我们一路看到的叠瀑美丽壮观风光。
当来到一棵路边大核桃树下,看见对岸竖立着三块长形石头,上面刻着“洺水泉”三个大字。
据“冯导游”说,因修高速和铁路,把以前的泉眼挖开,泉水更大了,村里修成“洺水瀑布”,没想到一下子出了名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更是异常火爆,成了网红打卡地,带动了村里旅游业发展,村民也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
我看到了洺水泉的源头,就在天河梁脚下,一股清澈洁白的大泉水顺着用石头砌好的长水沟,从高高的坡上冲下,日夜不息唱着“哗啦啦之歌”。
不知不觉已中午,原路返回。吃过午饭,散步村口。村口立有一石碑,上书“南洺水”。洺水泉瀑布从它前面进村桥下流过。
它后面不远有一座小土地庙,庙后有两棵垂柳,长长的绿色柳丝随风飘荡。
庙后墙上镌刻着宋人傅察四言诗《送傅倅》:洺之水兮,其流舒舒……庙北边是大公园,绿草鲜花蝴蝶飞,一座木制凉亭有人闲坐,一条小河从底下流过。
我沿着桥边东侧石坝逆流而上百米左右,来到两个紧挨着的断开小山包,洺水泉瀑布从中穿过后,分成了两股:一股小的泉水流向东边的农田去了;另一股大的泉水顺着河道流去,流向白岸河。
没一会儿,又吸引来了王金平吕恒静两位好朋友,一股股带水丝的凉风吹过我们的身子,就像一下子钻进了水帘洞一样,真是纳凉消暑的好地方啊!
当我们就要离开洺水村时,下起了蒙蒙细雨,仿佛在挽留我们。
作者简介:王振,邢台市信都区人。邢台市信都区作协会员、邢台市信都区摄影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曾获2022年度邢台市文艺创作繁荣奖;2020年分获6、8、10月份邢台市“美哉邢襄”月度诗歌散文优秀奖、亚军和优秀奖以及年度作品创新奖;11月获邢台市原创诗词大赛优秀奖;12月获首届(香港)紫荆花诗歌奖暨全球抗疫诗歌公益大赛优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