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中,孔夫子其实是一个情感很丰富的人。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一部叫作《诗经》的书,这本书并不是孔子写的,因为在夫子之前就有了,被称作诗三百,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六百多年间的民歌和士大夫阶层的颂文,一共三百零五篇。 自周朝起有个规矩,就是广罗民间的歌曲编订成册,主要用于体察民情和辨析国策得失,由此可见,那时候政治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老百姓可以编编歌曲、发发牢骚,而当官的也希望通过民间的传颂来知晓社会情况。这就有了《诗经》的原材料。
老孔不是周游列国嘛,从卫国回到鲁国后他很累,因为也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真正想让他留下来辅政。但是老先生很勤奋,歇了几天后就开始打算做点儿什么。
所以,你看,人在这种时候最容易流露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夫子决定编订诗三百,就说明他是很喜欢这部书的,这也恰恰透露了孔子情感深处的那个空间、以及他的世界观。 诗三百中,除掉那些士大夫溜须拍马的颂词,最有艺术价值和最动人心弦的就是民歌了,而民歌中最不能割舍的当然就是关乎爱情的。大叔孔子把爱情歌曲大多都编在了《风》这个章节,并且放在《诗经》的最前面!我想,在整理每一首歌曲的时候,夫子一定是怀着采风的心,细致入微地感受着那些自然万籁中的爱情曲调,甚至还把自己作为第一人称去体会民歌的风情,然后一笔一画地重新摹写在笔下的竹简上。如果现代的罗大佑、黄霑之流想找个祖师爷拜拜的话,那孔老夫子就必须当仁不让了!
关关雎鸠,太老了,第一篇嘛,出镜率太高。我给大家看看更加柔美的爱情:“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 讲的是一个女孩子美丽又调皮,约了自己心怡的小伙子在城墙角见面。人家大老远跑来了她却躲起来,弄得小伙子急得直挠头。一会儿小姑娘又从墙背后绕了出来,羞红了脸不说话,低着头把一个红玛瑙做的珠子举到男孩子眼前,想作定情之物。这下把小伙子激动坏了,玛瑙珠子上有漂亮的红色的花纹,就像女孩子绯红的面颊一样可爱,这哪里是红玛瑙好看,分明因为是心爱姑娘送给自己的才那么爱不释手啊! 你看,才短短几十个字,多美的爱情画面,看得人心都化了!如果说选出这首歌的是一个只会板着面孔说男女授受不亲而且压迫劳动妇女的老顽固,你信吗? 如何?夫子不一般吧?不是他一直被理解的那一般吧?
再来一首: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说坐马车,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子同行,秋风吹起她的长发,撩动她的衣裙,随身的佩玉叮当作响,姑娘面容干净俏丽,两弯黛眉在风中微蹙,长长的睫毛挡不住清澈的眼睛,姑娘啊,你就像在空中飞舞仙子,让人难以相忘! 这又是另一种性格的女孩子,其实《诗经》中的女子远不止这两种,就像剧集中的女主角,每个都有观众无法释怀的美丽。
好了,孔夫子不是木头,更不是好基友,夫子是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乐于欣赏异性和自然之美的、有着高超的审美取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