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的PS】
记得在很多很多年前的六月,即将要毕业,一位老师问同学,你会不会有点舍不得?
同学是位年龄大于我们同班同学平均数两三岁的汉子,老师问他,是因为他有了女朋友,而且可能要走向异地恋,由他来回答,意图很明显。
他的回答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事实证明,他玄妙的回答是有底气的,毕业后两三年,他真的跟女友走到了一起,生了儿子。
然而,十年前的除夕,通过他曾经的女友、妻子的留言知道,他们分了,而此时的他,已经是某知名直销企业等级很高的经理。
绝非要对此进行任何判断,只想说,青春就是青春,过去就是过去,当下变了,别再探究原因找理由,除非你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人生导师……
以下的文字,算是一篇观后感,当然,没有任何人布置,是真有感。
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无非是这样。
如果,就电影不过是文化市场里的一个产品来说,不管票房有多好,终将随着放映季节的变化,一点一点的淡出话题热潮之外。
然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作为一种电子时代的艺术文本,在一众有着光鲜名头或者希望未来星光灿烂的创作者的共同形塑下,已经勾起了一些社会性的回望青春的瘾头。
在社交性时代的彼此沟通环境中,不看电影,似乎青春的记忆就不那么时尚。或许是冲着什么,或许是随大流,或许是打酱油,进了影院,于是,配合了青春剧情的互动演出。
看着银幕上的光影,那里有一个个鲜活的人,还有他们的故事。
女主角,很有个性,可是,在她身边的爱人、同学,后来要么遁隐,要么变了样,要么死去,厮守的岁月几乎都是有限的,终归要离开她,成为远方的一个影子。在暗地里关注过她的初恋,居然在七年之间,近在咫尺,却不曾出现。远方的,可以给她打击、念想,而身边的这个男人,连一个讯息都没有发出。
随着时光的溜走,一个一个那些过往的身边人,又开始回归。费劲了心思和激情追求来的校园恋人,从异域而回,最早也是在电视里与她相遇,直面时,以过去讨厌的状态出现。
电影又一次想表明,身边的和远方的,真的无法统一。
最后,女主角几乎可以与最初的那个恋人走到一起,可是,一句“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的谶语,还是结束了两人靠近的步伐。
青春时的情景,可以历久弥新,是因为自己还留在过去。未来的远方,没有了身边的爱情,肯定不会趋往。
有人在电影首映之前,面对突如其来的雨水,写了这样的句子,“青春是一场春天的雨,而你没打伞。”一切都敞开来了的青春,不用遮蔽什么,何况,青春也是一段经得起折腾的日子。
电影里也好,电影外也好,青春在远方。
只是,有的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青春跑到了远方,有的人,终将在远方看着自己的青春。留在身边的,是什么,与青春有没有半毛关系,不知道有谁能够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