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琚燕老师《敬业与乐业》听课有感
文/张永刚
华东师大著名的教授叶澜说好课要“实”。余映潮老师说:“充分利用课文,有效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课是好课。
本周二的教研活动,我听了琚燕老师的《敬业与乐业》,觉得就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好课。
这是一堂积累丰厚的课。
余映潮老师说,好的“教学设计”要精心考虑“积累丰富”。琚老师在课前提醒学生背诵课文中孔子的名言和作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经典语句,为导入新课作准备。在结课时,琚老师让学生运用文中的材料模拟演讲,学生再次积累了文中的名言警句和事例。两次积累,学生对文中材料有了很好的积累,从而能在模拟演讲时从容不迫,轻松应对。
这是一堂活动充分的课。
看一节课的质量,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活动充分的课。琚老师的课堂,在导入新课,复习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后,进去课文的学习: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哪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分论点。此环节学生默读勾画,用时约五分钟。在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后,琚老师引导学生梳理“要有业”的论证思路,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要敬业”的思路。学生小组活动约十分钟。在让学生准备模拟演讲,学生自己运用文中材料,自己演讲,用时约五分钟。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近二十分钟。课堂近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作充分的学习,学生活动可谓充分,所以,琚老师的课堂,学生的表现也是精彩万分。
这是一堂重点突出的课。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以“一篇”学“一类”,学习议论文的一般写法。首先,琚老师带领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总体思路: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第二部分从“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三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总结升华“敬业是责任心,乐业是趣味”。接着,琚老师以此为例,给学生讲授了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琚老师引导学生梳理“要有业”的思路,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要敬业”的思路,让学生明白,即使是文中的分论点的论证,也符合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最后,琚老师又让学生运用这样的结构方式,结合文中材料和自己的积累,进行简短的课内演讲,这是运用。总之,一节课的重点都是围绕着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展开的,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应该对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为进一步学习和写作议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堂训练技能的课。
余映潮老师说:“教给方法,训练技能”的课是好课。琚老师这节课,通过对《敬业与乐业》这一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了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接下来的小组讨论“要敬业”的思路、运用文中材料进行演讲的活动,都是围绕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学以致用,一课一得,以一课知一类,阅读、分析、写作议论文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也可以说,这是一堂着力学用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天下没有完美无缺,没有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同样,好课也是有遗憾的。
我觉得遗憾之一就是教师引导的技巧还不够。当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学习之后,琚老师马上让学生来说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连续叫了两个学生,都回答文章的论点是“敬业乐业”。如果老师能按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一一把文中的观点找出来,板书或者老师课件里提前做好预设,然后让学生从这些句子里面选出一句作为文章的论点的话,我想就有可能避免“敬业乐业”这样的错误了。
我觉得遗憾之二就是讨论时机把握不够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应该是个人学习中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梳理“要敬业”这一部分的思路时,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再小组合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我们给孩子一点个人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然后遇到困难,再去合作,彼此促进、提升,这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
总体来说,琚老师这节课,课堂重点突出,学生活动充分,巧妙利用课文,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积累丰富,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