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灭吴·下
南城门燃起烽火,城中居民看见后,纷纷拿着锄头、大刀等家伙赶到南城帮助官兵。
冷风和云霄远远地也望见烽火,知道南门有难,急忙率兵拿着箭匣弩来救。
这箭匣弩匣中装箭十矢,能够连射,因为臂张力不大,射距有限,穿透力不强,只适用于近战。为了对付攻入城中的敌人,冷风特意准备了许多箭匣弩,危急关头,才拿出来使用。
那刘凛在马上来回纵横,刺死不少官兵,城外的贼兵不断地涌入,杨自温站在中军中央,远望前方,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正在这危机关头,冷风与云霄赶到,用箭匣弩射杀攻入城中的敌兵。军民见冷将军亲自来救援,顿时士气大增,一齐杀了回去。
冷风见刘凛很是嚣张,便问云霄:“马上何人?"
云霄答道:“此人姓刘名凛,刘悟的侄儿,使得一杆好枪。"
冷风笑道:“瓮中之人,看我擒来!"
冷风在云霄耳边交待几句后,抽出佩剑,走到刘凛身后,对着背影大喊一声:“刘凛小儿,你敢与我决一死战么?”
刘凛回过头,见一军官模样的人持剑站在前面,便持枪纵马赶来。
白马渐近,刘凛送出长枪。只听得“嗖"的一响,却是白马应声倒下,将刘凛甩出十多米远,手中的黄金枪也骨碌骨碌地滚开了。
刘凛挣扎着想爬起来,一张大网从天而降,将他罩在里面,十几个士兵一拥而上,活捉了刘凛。
云霄手持一张弓走了出来,将刘凛绑在一棵大树上,并命令众将士大喊:“捉住刘凛了!"
贼兵听后顿时大乱,争先恐后从缺口处向城外逃去。
败逃的士兵向刘悟禀告刘凛被俘一事,刘悟听后连连跺脚,望着近在眼前却难以逾越的寿春城,来回踱步、叹气。
城内,光头亮的手下狼牙棒跑到冷风面前,哭着说:“大寨主和二寨主都战死了!"
冷风跟着狼牙棒跑过去。和尚枪依旧半跪在那里,地上殷红一片。
不远处,光头亮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雪白的右脸朝上,表情很痛苦,鲜血染红了身上的铠甲。右臂向后展开,右手手指上沾满了血液,血液已经凝固。地上有九个红字,字迹扭扭曲曲:叫臭婆娘再找一个好……
光头亮的右手食指停在那最后一个字“好"的右侧,冷风知道他还有一个字没有写完,就咽气了。冷风尝试着想象当时的场景,忽觉心中一阵剧痛,两脚开始发软,似千斤的重力压在身上,口里喃喃念道:“我怎么去转告?我怎么去转告?"
转过身,冷风提着马鞭来到大树面前,用力地抽打刘凛,恨不得打死他,刘凛咬着牙一声不吭。
云霄说道:“不如杀了刘凛,替光头亮和和尚枪报仇。"
听到“杀了刘凛"四个字时,冷风停止抽打,想了想后扔掉马鞭,松开了绑在树上的绳索,命令将刘凛关入大牢,好生看管。
这时,狼牙棒拦住冷将军,哭着说道:“杀人抵命,他杀了我两个哥哥,将军为何还要留他活着?"
冷将军道:“我一天之内就失去了二员大将,心里也很难过。留下刘凛,我自有用处,你不要阻拦!云霄,刘凛就交给你来看管,不得伤他性命!"冷风看着云霄押着刘凛离开。
这天夜里,营帐中,云霄问冷将军:“将军为什么不杀刘凛?"
冷风点点头,说道:“问得好。打仗靠谋略取胜,不能义气用事。我问你,我们来寿春是为了什么?"
“守住寿春,不让刘悟一兵一卒从寿春经过,去援助吴元济。"
“我再问你,刘凛是刘悟什么人?"
“侄子。"
“刘悟强,我们弱,我们现在还不能战胜他,就只能采用守势。善于防守的人,要像深藏于地下,而使敌人无从下手。敌强我弱,今天局面就十分危险,差一点城门就被攻破。如果杀了刘凛,只会刺激刘悟,明天他会更加疯狂。留下刘凛,刘悟则投鼠忌器。攻取蔡州,李朔已经做足了准备,拿下蔡州城指日可待,我们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任何问题!"
“我明白了。那将军准备留刘凛狗命多久?"
“我不打算杀他,这个原因以后你会明白,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我这里有一本兵书《孙子兵法》,你拿去认真看看。"
说完,冷风将案上那本《孙子兵法》交给云霄。云霄掂一掂手中的书,满脸疑惑地问:“我能看得懂么?"
冷风笑道:“怎么,不相信自己,我给你讲一个‘吴下阿蒙'的典故。吕蒙年少时没有读过书,每次遇到大事,就用口占来判断。后来他成了孙权手下的一位将领,带兵打仗,凭经验办事,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不能够根据情况变化灵活应付,结果吃了不少亏。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读书学习,不知疲倦,读书很多,胜过旁人。一次,鲁肃去接替周瑜的职务,赴任途中,到吕蒙驻地商谈大计,结果被问得无言以对。鲁肃摸着他的背说:‘我以为老弟只懂些行军打仗的事,现在才知道你学识广博超群,已经不再是当年东吴那个小将阿蒙了。'吕蒙笑着说:‘与一个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后来,吕蒙利用关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弱点,设计攻占了荆州,迫使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首。所以孙权曾感叹地说:‘擒住关羽的计策,是吕蒙谋划的!’ ”
云霄听了点点头。
第二天,城外偃旗息鼓,不见贼兵攻城。第三天过去了,城外依旧静悄悄。
原来刘悟派人混入城中,打探后得知,刘凛还活着,关在大牢里,并没有遭受虐待,反而好酒好肉侍候着。
刘悟感到不解,不敢轻举妄动,任凭杨自温催促,暂时放弃了攻城的计划。
这一静下来,冷风反而感到奇怪和不安。冥思了很久,冷风命云霄削蒿做箭头,试探着向叛军方向射去。
叛兵见到后,以为城内的箭头全部用完,连忙报告给刘悟。刘悟听后,心里一惊。
杨自温大喜,从营帐中走出,来到阵前查看。云霄见状,拔箭瞄准,一箭下去,正中杨自温左眼。
刘悟见杨自温成了独眼龙,暗自偷笑,假意去安慰,叫检校病儿官来查看箭伤。
杨自温失了左眼,得了残相,懊恼不已,又不便发作,只好呆在营帐中,不再抛头露面,指手划脚。
刘悟见寿春城久攻不下,侄儿被俘,李师道那边形势也不妙,自己进又进不得,退也不能退,心中不免焦躁,想道:“古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如此强攻数月,不见成效,看来应该另想办法。”
次日夜,寿春城里城外静悄悄。突地,城墙边火光四起,杀声震天,城墙内也刀光剑影、风点火煽。
冷风此刻正在城墙上巡查,忙登上钟鼓楼细看,城外东南西三面火光点点,听见呐喊声成片,城内相对寂静,只有几处躁动,官兵沿斜土坡正快速登城。
冷风见状,下了钟鼓楼,回到营帐中,卧在床上装睡。
这时,西城门有人进入营帐来报:“贼兵已攻入东门!”
接着,南城门派人来报:“贼兵已攻入南门!”
东城门也派人来报:“贼兵已攻入西门!”
冷将军躺在床上,摆摆手笑道:“大惊小怪,扰了我好梦。不过是几个小毛贼混入城中捣乱,派人剿灭就可以了。城外贼兵是虚张声势,叫云霄、狼牙棒他们沉住气,不要自己乱了阵脚!”
众人见主帅若无其事,也都安静下来。
很快,城内便陷入平静。官兵们登上城楼,严阵以待,刀箭侍候。
城外的贼兵见无机可乘,便停止呐喊,熄了火把,怅然离去。
四周陷入黑暗与沉寂,城墙内官兵纷纷探出头来,向外张望,有人问道:“贼兵走了没有?”无人回答。
天光破晓,早有民众押着七八个贼兵,来到西门冷将军营帐前。原来,刘悟派士卒打扮成百姓混入城中,想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寿春城。
不想,半夜里,有居民看见一伙人鬼鬼祟祟,便上前盘问,这些人拔腿就跑。居民大声疾呼,左邻右舍纷纷操家伙赶出来,紧跟不舍,将这伙人一一堵在巷口,贼兵无处可逃,只好束手就擒。
冷将军大喜,赏赐了众人,并将贼兵斩首示众。
话说唐州这里,李祐向李朔进言:“蔡州的精锐兵马全都被派往洄曲及四周的边境上防御,城里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可趁蔡州城防空虚,出奇不意直夺老巢。"李朔点头称是。
十月,李朔派掌书记郑解带着密函来到郾城,将计划禀报给裴相。裴相说:“兵贵计谋,善出奇兵才能够取胜,不妨采纳李祐的计策。"
十月中旬,李朔按照预定计划命令马步都虞侯、随州刺史史旻留守文城栅,命令李祐、李忠义率突骑三千人为先锋,自己和监军率三千人为中军,李进诚统领三千人接应,三路军马一齐出发。
大家不知去哪里,李朔也不说明,只告诉大家:“一路向东。"
走了六十里,天色渐晚。附近有个张柴村,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守军,并将烽火台的敌人全部消灭,然后在村子里稍作休整。
同时,李朔布置丁士良带五百人破坏通往洄曲和各条要道的桥梁,另留五百人守在张柴村,以切断朗山的援兵之路。
雪花弥漫,风声猎猎,旌旗撕裂,四面寒气袭人,大家冻得瑟瑟缩缩。这时候,偏偏帐中传出李朔的号令:“直奔蔡州城,活捉吴元济。"
监军听了,如鸡窝里的蚂蚱,战战兢兢哭道:“果真是中了李祐的奸计!"
众将领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好硬着头皮,冒着严寒前进,冻死的士兵和军马沿途可见。
远远地望见了蔡州城,李朔下令道:“蔡州城就在前面,务必保持安静,喧哗者斩!"官兵全部闭口。
又走了一里,路边有个池塘,里面养着一大群鹅鸭。李朔命令士兵用棍棒赶打,那群鹅鸭顿时东奔西跑,嘎嘎大叫,叫声遮掩行军时发出的声响。
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的命令,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经有了三十多年,所以蔡州守军没有任何防备,都躲在被窝里睡暖觉,就是有几个更夫听到声响,也以为是鸭鹅冻得乱叫,谁也不愿意巡城瞭望。
十六日四更,李祐、李忠义命令突骑凿城墙成阶梯,逐步攀沿,直达城楼。守城的士兵在睡梦中被一一斩杀,只有巡夜打更的人留了下来,让他们依旧打更。
打开城门,各路兵马依次有序地进了城,默无声响。到了内城,又如法炮制,连下两城,城里的人都不知道官军已到。
鸡叫时,雪已停,李朔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到了这个时候,有人向吴元济报告:“官军攻进内城了!"
吴元济躺在床上,笑着说:“不必大惊小怪,不过是几个毛贼罢了,天亮了再说。"
接着,又有前来报告的人说:“州城陷落啦!"
吴元济依旧说道:“这必定是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索要寒衣的。"
这时,外面杀声大起,并传来号令声,响应号令的人很多很多。吴元济忙从被窝里钻出来,一边穿衣一边慌乱地说:“这是谁?谁有这个胆量?"
于是,吴元济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抵御官军,同时连忙放飞信鸽,向董重质与刘悟求救。
当时,董重质拥有精锐兵马一万多人,据守洄曲,而刘悟正在苦苦攻打寿春。
官兵攻打了半天,城上弓箭石头雨点般落下,城下伤亡惨重。李朔下令停止进攻,心里想:“只要冷将军再坚持二三天,吴元济就只能指望董重质了。"
于是问众将道:“董重质家属在哪里?快去查明,好好抚慰。"
不一会,部将把董重质的儿子董传道带来,李朔安抚道:“你父亲是条好汉,你去传我的话,叫他不要再糊涂了,赶快归降,我决不会亏待他,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说完又交给他一封亲笔信。
董传道离去一段时间后,董重质带着儿子一同来到帐前。李朔好言相待,又让他去招降吴元济。吴元济见董重质已归降,仍旧抱着侥幸的心里,不肯投降。
另一方面,李朔加紧攻打牙城,毁掉牙城的外门,占领了兵械库。
十七日,李朔再次攻打牙城,火烧牙城的南门,老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火势炎炎,南门很快被烧毁。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刘悟的援兵又始终没有赶来,只得举起白旗投降,从梯子上爬下来。
两天以后,吴元济被押往京城,同一天,申、光二州以及各城镇两万多人相继前来归降。
十一月,宪宗亲临兴安门接受献俘,将吴元济的人头祭献于庙神之前。
董重质是吴元济的谋主,曾屡破官军,又曾阻止吴元济投降。宪宗本想杀他,因为李朔当初曾许下诺言,保董重质不死,所以宪宗只是贬他为春州司户。
冷风则继续驻守寿春,厉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