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庆假日,我都会把爹接到市里待上一天。爹今年86岁,与同年龄的老人相比,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声音洪亮,脾气随和。回家聚餐时,我邀约爹来市里,爹大声说:“好,好。”满口答应了我。
节日里,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好天气带来好心情。我在市里做好迎接亲人的准备,五妹和五妹夫开车到厂院接爹,23公里的路程,很近,很近,11时多一点,爹来到了市里,征求爹的意见,先去饭店吃饭,饭后再在市里逛逛,正好消消食儿。
把在市区居住的亲戚们召集到一起,陪着爹吃顿午餐,知道爹喜欢大家庭的感觉,亲戚越多,越热热闹闹,亲亲热热,爹会很高兴,看爹吃嘛嘛香,食欲很好,我心幸福而知足。
近些年,随着爹越来越老,逢年过节的长假期,最少跟父亲呆上三天,几乎不外出自己游玩,即使有外出安排,也要陪爹呆上两天,尽己孝心,让爹心满意足后,再出去安排自己的事情,心安才能玩好。
午饭后,爹不睡午觉。商量去“好南关”逛一逛。近期在各新媒体上,到处都在展示重新修建“一新“的“好南关”,古香古色、风韵雅致,节日里游客络绎不绝,寻找属于邢台的古城记忆,好不热闹。
换上一辆商务车,担心停车难,李先生自告奋勇当司机,拉上家人出发。到达目的地,李先生开车在街上转圈,我们大家下车,从颇具邢台标志的建筑物清风楼起步,沿着步行街慢悠悠地向前行走,中午太阳下温暖如春,许多人身着短袖,头上还冒着细汗,看看身边的亲人,也是被晒得睁不开眼睛。
向南望去,有一座威武的大城门耸立在中兴大街的南侧,“好南关”三个大字,红底黑字醒目特别,噢,这就是“传说”中的“好南关”啊,好期待走近它。
“好南关”是有由来的,是与邢台南关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繁荣状况密切联系在一起。
邢台在元代改为顺德府后,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当时蒙古族人见顺德府大治大变,由回族为主的民居便迁到邢台城南,聚居区越来越大。因回族人擅长畜牧业以及皮毛加工,从此邢台南关便形成了以马、牛、驴牲畜交易为主的街道和日常用品棉织品街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关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商业繁荣的区域。这里店铺林立,商品种类繁多,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城里的、乡下的、南来的、北往的行人络绎不绝,买的、卖的、推车的、挑担的交织在一起,互通有无,各取各需,一派繁华景象。
如:靛市街是染坊行业的集中地,使用邢台西部山区自古就生产的橡树果实外壳作染料,经营样式多、规模大、效益好。北大街的茶叶、饭铺、副食也很出名,有“中和裕”茶叶店,即后来的华茂茶叶店、著名的“光真楼”回民饭铺,即后来的“齐盛德”,还有“五百居”肉铺等,百年老店“桐泰祥”点心铺也是顾客盈门,买卖兴隆。
为了保护南关的居民,以防乱民盗匪扰乱市场,还开挖了围寨河,加筑了围寨墙,形成了内城和外城结合的空间布局,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南关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邢台南关凭借其繁荣的商业、丰富的行业种类、众多的知名店铺以及完善的保护措施等,成为邢台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和特色的一个区域,被人们赞誉为“好南关”。
好南关承载着南关地区的历史辉煌和独特魅力,人们对这片土地,非常喜爱和认可。
所以从去年以来,围绕“古风今仍在,繁华犹可追”的目标,市里积极推进邢州古城活化利用,对北大街街道两侧的建筑墙体按照“民国风”格调进行修复,今年“十一”前夕,完成修复,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好南关植入了非遗文化、国风潮玩、特色餐饮等新业态,通过对邢襄文化、民俗风情的展示,重现了曾经“商贸繁盛、客商云集”的繁华盛景。
漫步在好南关,游人如织,但不再如国庆节当天那般拥堵,恰到好处的人流,既显繁荣,又有游赏兴致。邢州影像社、遇见书屋、上岛咖啡、好风物……好南关北大街上,商铺鳞次栉比,一步一景,一店一特色。“童年大风车”商店,浓厚的复古风装饰、琳琅满目的怀旧小零食、各式各样的怀旧小玩具,吸引了大量游客合影留念、进店购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装修风格,小时候常吃、常玩的小物件,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小时候,感觉非常亲切。
我们走走停停,只见行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化妆身穿汉服拍照的;有逛特色小店,购心仪好物的;有品尝特色美食的,一家家特色美食店铺前排满了等待一饱口福的游客,与熙熙攘攘的人流交映,格外热闹。
今天因为带着老人,先走马观花一遍,走出城门,我扭脸盯着“好南关”,默念道: 好南关,我还会来的,带上我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