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呢?刘润这样说,延迟满足是体验生命真谛,做那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可谁不想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呢?关键要有钱啊,都是被生活逼的。
对此我能说什么呢?是啊,关键要有钱啊,要有钱才行可以在钱要怎么来才行呢?难道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必须要有钱吗?没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吗?
在二者可以兼容吗?
今天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觉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死去。
是的,没错,任何时候。
刘润老师说:我记得我在7、8岁的时候,第一次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
原来人是会死的啊。这怎么可以?那怎么行?那时我还小,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查了很多资料找办法,结果没办法。
最后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那还能怎么办?
那就,把这一生过好吧。
于是我又开始思考到底什么叫把这一生过好?
到初中的某一天,我想到了。
当时我想,只要是到死的那一天,回想自己这一生是开开心心。用自己的方式活得开开心心,觉得是没有遗憾的。这样就是完满的一生吧。
我一直这么认为,一直这么认为。
那,什么能让我开心呢?
吃!我就特别喜欢吃甜的东西,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可乐爱好者。
我还是一个肉食动物,喜欢吃很鲜的东西,喜欢吃火锅。所以我每次到了成都就非常兴奋,那里各种各样的美食,涮毛肚我太爱了。
各种各样的肉类,除了鲜,还很香。
为什么我爱吃这些?
因为它含糖;肉很鲜,因为含有氨基酸,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兔头猪脑很香,因为动物内脏含有胆固醇,可以理解为脂肪。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物质。
吃了就能开心吗?
对。基因为了让你这个生命体延续,就必须要刺激你这个能够行动的人,去摄入多一点的糖。
它用一种甜的信号来告诉你,找对了。
它用鲜的方式来刺激你,多吃肉,多吃肉,多吃肉。
其实并不是你想吃,你喜欢吃,而是基因想让你吃。
只要你吃下去了,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让你开心。
这是基因在告诉你,你做的对,你应该接着做。于是你会接着想再吃下去。
你的基因就这样用各种方式,来给你一些化学信号,来刺激你做一些本来不想做,但是它希望你做的事。
然后,用“开心”来奖励你。
快乐是如此简单。
开心不是我的目标
自由才是
可是,快乐真的如此简单吗?
当我长大,读的书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深,我开始慢慢意识到,“开心”并不是我想追求的,而是我身体里另外一种东西想追求的,那就是:基因。
如果我想要保持身材,想要健康,能一直吃吗?
如果我想成功,能一直躺在家里刷短视频、玩游戏吗?
如果不能,那么“开心”这件事,真的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吗?我们真的在做我们想做的事吗?
我们必须区分,什么事是你真的想做的,什么事是你喜欢做的。
喜欢,是通过化学元素控制的。
除了多巴胺,人体内还有很多的化学元素,内啡肽、血清素、催产素等等。
在产房抱起孩子的一瞬间,你的心化了。你想我以后要教他打篮球,一边想象,一边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来自于你的身体瞬间分泌了大量的催产素。
一见钟情很美好,但为什么会产生呢?因为多巴胺。
但是多巴胺分泌的状态一般可持续15~18个月,总量有限。那怎么办?
你的身体里开始分泌另外一种化学元素,叫内啡肽。
如果说,多巴胺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快乐,那内啡肽就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快乐。
有一次我和同事开玩笑说,谈恋爱不要谈太长时间,确定是对的人,一定要在多巴胺结束分泌之前赶快结婚。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是被化学元素在控制的话,未必过的了真正想要的人生。
所以,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
开心不是我的目标,自由才是。
延迟满足
体悟生命的艺术
到底什么才是自由的人生?如何拥有?
“自由”这个词要解释起来非常难。
相对于什么的自由?
不是相对于财富的自由,也不是相对于时间的自由,而是相对于被化学元素控制的自由。
换句话说,你是被意义驱动的人生,还是被开心驱动的人生?这区别非常大。
当我想清楚了,我要自由,于是我开始做很多事。
我培养了一些爱好,极限户外运动的爱好。
我喜欢爬山,爬过非洲的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5895米登顶。欧洲勃朗峰,青海的岗卡什雪山......
我走过三次戈壁,环骑过青海湖,去过两次南极,去过两次北极,最远的地方到达过北极点(北纬90度)。
为什么我要做这些极限运动?
我一定要训练出一种能力,用“长期的激励”对抗“基因给我的短期激励”。
这种能力叫“延迟满足”。
它不来自于自控力,来自于你还是会有收获,但收获不是在当下,而是在未来的某一天。
只不过你是不是能坚持到未来收获的那一天。
所以,做极限运动就是我训练延迟满足能力的方式。
爬乞力马扎罗,进山到出山需要7天时间。
进山大概是在1800米的海拔,第一天要垂直升到2800米,第二天再上升1000米,到3800米。第三天升到4600米。
一步一步,在爆裂的阳光下向前。
为了降低耗氧,我拖着自己的双脚,像僵尸一样地挪动。
每天上升1000米的海拔,对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血氧。你的氧气供给问题。你几乎一定会头疼,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果然,当我到达4600米的营地时,头痛欲裂。
然而,第三天的计划还没结束,从3800米上升到4600米做适应性训练,然后队伍要在晚上之前迅速下撤到3900米扎营。
下撤的时候竟然下起了大雨,可我已经不能思考其他了,脑中只有一个指令,不能停,全速向山下冲锋。
就这样冲锋到被大雨浸透的营地。
那一刻,我彻底崩溃了:我要下山。
我在湿哒哒的帐篷里,静坐了两个小时之后,测了一下心率:140。我当时就跟向导说,我可能不能再上了。
结果向导跟我说:难道来之前没有人告诉你,乞力马扎罗,只能往前,不能往后。
因为这座山是要手脚并用往上爬的,这怎么能下的去?只有在4600米冲锋营那个地方,有一条路可以下去。
那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乞力马扎罗的登顶率是85%。因为它没法下来啊。到了4600米,你还会下吗?
咬牙!第四天横切一天,这是让我们花些时间来对抗海拔带来的影响。
第五天,我们从中午开始睡觉,到深夜23:00,全副重装,走出帐篷,开始冲顶。
为什么要半夜冲顶?
花整整一夜冲到山顶,大概是早上8、9点钟,才来得及下撤。如果等睡醒了白天再冲顶,等到山顶已经下午4、5点了,半夜就下不来了。非常危险。
我们在零下20度(体感零下40度)的深夜,在大风中一直一直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整整8小时......
终于,终于,我们抵达了5895米的自由之巅。
到了山顶要做什么?赶快拍照啊。然后迅速撤退。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刻,我和其他9位企业家,那场面可不是热泪盈眶能形容的,那叫痛哭流涕,抱头痛哭。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虽然我的脸是肿的,但我的内心特别自豪。经历了那么多苦难、那么多痛苦,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我获得了一种能力,叫做“延迟满足”。
我战胜的不是高山,我只是请求高山帮助我一起,战胜自己,战胜基因,获得自由。
最后的话
以前我很喜欢一句话,登山是忍受磨难的艺术。
这是《登山圣经》的第一句话,我深受震撼,牢记在心。
今天我想说,延迟满足是体悟生命的艺术。
乞力马扎罗,很简单。难的,是你心中的那座高山。
追求开心,很简单。难的,是你战胜基因追求意义的一生。
如果你问我,人生到底怎么过,才叫“对得起这一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一辈子,我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想明白了,我要自由。
那天看懂懂说自己不写文章,准备去写小说,那时不知怎么的,突然心中生起一种强烈渴望,在一生为小说而奋斗。
这些年心中最渴望两件事,一 不停写东西,相信有一天有能力写出属于自己,属于这个世界上真正好东西
第二呢?企业家,为自己欲望奋斗,赚大钱,获得人生意义上财富自由。
今天早上看了一个多小时书,晚上时在看了电影《徒手攀岩》并做了大量笔记,想着人的在一生若真正做到,一生只为一件事,为此愿意付出生命作为代价,这样的人真的是相当了不起。
有时想想别说生命代价,一万小时定律在点来说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突然真正做到专注,专心,把生命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一件事上,那么我相信在某个行业都很容易获得成功。
《在难难不过酋长岩》
这部纪实电影对我的触动和启发可能是节点性的,其深远程度也许要在未来很久才能知道。
记录下这些触动和启发的线索和思维过程,留给未来印证。电影的主人公用了十年准备,导演和摄制组用了两年拍摄,作为观众,如果接收到其中的信息,也该有耐心等待未来的印证。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这是一个真实的现代英雄故事。
最早那会是听罗胖在节目里说过。
2017年6月,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用3小时56分钟徒手登顶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3 000英尺(约914米)高的酋长岩,堪称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伟大的徒手攀岩。
主人公亚历克斯在完成徒手攀岩前一年多的日常生活、训练准备和最终攀登过程被这部纪实电影完整记录了下来。
在电影院里,观众一同进入了亚历克斯的生活,看他日复一日的训练、恋爱、起居、交谈。全片的最后一幕,宏大的岩壁呈现在IMAX(巨幕)幕布上,观众屏住呼吸,被带到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目睹一个传奇英雄完成他的史诗。
在此之前,我们早已看过无数讲述传奇英雄的电影,但这一次,我发现撰写和表演出的剧情与震撼的现实相比,太过苍白无力。
大家当然已经知道结局,但《徒手攀岩》镜头下的所有人对结局都还一无所知,他们每天都在精心准备,虽然明知这部纪实电影只有完美登顶或死亡的唯二结局。随着攀登日的临近,你会在自己紧张的呼吸和汗水中发现,你见证了用生命做赌注拍摄而成的经典人类影像。
主人公和出场人物
亚历克斯·霍诺德,杜撰的电影是挑选不到这样面容的主人公的,他简直一出场就能吸引你。他有着孩童或者惊奇动物般的黑眼睛,黑眼睛在望向酋长岩时会闪闪发亮,当他在岩石上攀登时,你会发现他英雄的面容渐渐浮现。
然后你还会惊讶于在一部纪实电影中,几乎每个出镜人物,包括摄影团队,都有着好看到别致、世俗生活中并不常见的轮廓。这可能是因为长年的攀登训练,可能是因为神情专注,也可能是因为见过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美景。
几个重要的疑问和答案
随着电影的推进,观众都会有问题想问。
徒手攀岩(Free solo)就是在没有任何辅助和保护的情况下攀岩,是非常危险的极限运动,死亡率高达50%。
而酋长岩是公认的攀登高度极高的岩壁之一,经过千万年冰河洗刷,可以说就是个巨型、光溜溜的岩壁,角度几乎垂直于地面。
徒手攀岩者需要利用岩石面上的微小起伏和粗糙面来获得支撑向上攀爬。
搭便车之路(Freerider)是攀登酋长岩最经典的路线,全长3 000英尺(约914米),共33段,其中多个路段被称为“死亡路段”,亚历克斯就是要沿着这条路线徒手攀登上去。哪怕有一个微小失误,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已经不是正常人类能够理解的行为了。
第一个问题:活着多好,为什么要爬这个?
亚历克斯在电影中反复描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结起来就是:必须爬,因为酋长岩是毕生理想,酋长岩在胸中燃烧。这个东西就在他的待办事项列表(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遗愿清单 )上,睁开眼就是酋长岩,吃饭喝水也都是为了酋长岩。当然你在电影里可以发现他既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另一种“送命”水平相当的运动——登山的爱好者有一句差不多的话,叫作“山就在那里”。换到亚历克斯这边,应该就是“岩石在召唤”。召唤了多少年呢?电影告诉我们,亚历克斯从把酋长岩当作梦想到达成徒手攀岩,准备了10年。
如果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内心这样提问了,那么据说本片导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达成了,因为你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这个问题你只要想问亚历克斯,就等于在问自己。
在电影中,亚历克斯反问道:“人总要死,人们会因为这样那样而死,我为何不可因此而死?”
第二个问题:徒手攀岩有什么意思?
抛开生死不谈,这个问题其实意义不大。这就好比在问钢琴爱好者“弹钢琴有什么意思”。一类爱好令人深陷,自然有它的妙处,内里必有外人无法体验的美好和自由。
问题在于,当这个爱好或者说热爱,可能让人搭上性命,它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提出的是这个问题,那我们其实就是在探讨一个更深刻的命题:为什么人类要追逐极限运动?
亚历克斯的回答是:“如果你追求完美,徒手攀岩应该是能让你最接近完美的运动了。在那么一瞬间感受到完美,非常美妙。一心追求卓越和完美,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我正在做前无古人的事情。”
电影里亚历克斯朋友的另一个回答简直是人类历史上实现伟大壮举的激励词:“挑战极限。”但这个朋友后半句的表达是:“但如果你挑战极限,最终会止于极限。”从头到尾,朋友们都在深深地忧虑,担心他会死。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亚历克斯确实疯狂,但有点像英雄了。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为理想奉上生命的英雄呢?你不希望自己和亲朋好友是这样的人,但是希望世界上有这样的人。那这个人大概就是英雄了。
第三个问题:他的家人和朋友不拦着他吗?
《徒手攀岩》作为纪录片之所以好看就在于,主人公竟然还有个女朋友,他们刚交往不久,她还挺漂亮。我们爱看的传奇英雄电影里都有爱情戏,这个真实故事里面竟然也有,也太棒了吧。
那么,女朋友拦着他了吗?
想拦来着,但是根本拦不住。亚历克斯非常肯定地说:“在女朋友和徒手攀岩之间,我永远都会选择徒手攀岩。如果我有某种尽可能活下去的义务,那我应该放弃徒手攀岩。但我没感觉有这种义务。如果我不去攀岩,那就是生命中挚爱的事业破灭了。”
如果女朋友拦着他是人之常情,那么电影里亚历克斯妈妈堪称极少数的妈妈,虽然她的出镜时间很短。他妈妈说:“徒手攀岩是他最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时刻,是感受一切美好的时刻,是感受最强的时刻,你又怎么能从他身边夺走这么珍贵的东西呢?我不会的。”
电影中的导演和摄影团队都是亚历克斯的挚友,本身也都是攀岩高手,懂他的人。所以这部影片其实还探讨了纪实拍摄中的伦理问题,要不要支持主人公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要不要参与整件事并记录下来。影片本身就是他的挚友们给出的答案。
几个重要的方法论
这部片子的联合导演是华裔女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她在制作完成时表达了想法——除了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在面对终极目标时,亚历克斯之所以能成功完成酋长岩的徒手攀岩,是因为他有确定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反映在他准备的整个过程之中,希望能够启发所有人。
关于亚历克斯如何达成如此不可思议的宏伟目标,有哪些方法论,以下做一个提炼。
· 杏仁体和原生家庭
面对各个领域那些不世出的大神,人们会先归因于天赋。电影中也记录了亚历克斯脑核磁检查的结果——他大脑中杏仁体的抗恐惧能力明显异于其他攀岩者。他的朋友分析说:“徒手攀岩训练了他的情绪,他不像其他人那样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除了遗传,这也是他过去经历的产物。”
在片子的前半部分,亚历克斯直接承认自己是在追求完美中肯定自己的,这是他徒手攀岩的一部分动力来源,因为他妈妈严厉的程度是“差一点也不行,不够好,过得去也不行”,他又告诉大家他是在10岁时受他爸爸的启蒙开始攀岩的,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部分是遗传、启蒙、动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标清单
片子中有不下几十处励志金句,从亚历克斯嘴里说出来时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但不得不说这些金句的道理并不新鲜,放到别处就被当作日常鸡汤文字略过去了。可见语言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来,力量和内涵都不同。好比法力高的魔法师和法力低的魔法师说同一咒语,效果并不一样。
比如在谈到他的目标清单时,以下几句堪称金句:
“如果我的最终梦想是攀登酋长岩,那我应该好好计划一张地图。我需要心里有数,知道哪些是最难的部分,它们都在哪里,为了克服它们我必须做什么事。”
“你自己的心里知道,那件事,你一定会做。”
“如果你数年来都在想着一件事,那么在你真正告诉别人前,这个想法会在你心里酝酿很久。”
无论我们这些观众认为徒手攀登酋长岩是不是值得,亚历克斯是不是疯狂,你都会看到他早已把酋长岩写在他的目标清单上,放在内心深处,长达10年,非常确定,然后一切日常以该目标的实现为中心铺排开来。像亚历克斯这样写下来同时不断为之努力的,才配叫作目标和梦想。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法,确立目标。如此而已。
能确立一个魂牵梦绕、经受了意义考验的目标,并不容易。
· 战术日记
我认为片中亚历克斯阅读自己的攀岩日记的情节,是该片的经典情节,令人动容。经过50次以上的酋长岩攀爬训练和熟悉路线训练,亚历克斯记下了3 000英尺的攀登路程中的每一步动作和要点。你会看到他在如何把一件极为困难又危险的事,通过一遍遍演练,做到让自己有安全感。还有,他明确告诉队友,他的攀岩日记不记录情绪,也不记录和目标无关的任何事情。
但是,在对动作的描述之外,你还会听到他阅读了两个归于感性的战术记录,“相信脚感”和“跟着直觉”。
在细密的日记中,你会看到亚历克斯的成功不是由于一次心血来潮或上天的眷顾,而是准备充足,与团队共同把岩壁分段拆解并集中讨论难点,再选择最合适方案的过程。
安全感来自充分准备,训练次数和对实力的磨炼,以及对危险的了解。
信,尤为重要。
· 日常仪轨
在片中,你会发现,主人公完全是一位修行者,有自己的仪轨。
从11岁开始,攀岩于他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6天,每天3小时的室内训练,日积月累,使他的手指越发粗壮。
成年后,他常年住在车中,吃素、攀登。纯粹的热爱和目标,令他简化生活,降低物欲。当你看到他在逼仄的空间里起居和训练,会仿佛看到一个在山洞里闭关修行的现世侠客,你怀疑他应该是在攀岩中体会到了某种禅定,才能保持不为万物所扰,不被恐惧吞噬的心境。
还是老生常谈的方法论:微小积累,持续改变,一万小时。
· 恐惧
亚历克斯在他的自传、采访、演讲中不断强调一个观点:他并不比其他人更大胆。在他眼里,徒手攀岩的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只是失败的代价非常惨重。亚历克斯通过训练掌握了一种非凡的控制恐惧并专注于完美执行手头任务的能力。
我认为,这也是电影非常想传达给观众的一个观点。
亚历克斯说:“身体状态重要,但对攀登者来说,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控制你的大脑,因为你不是要控制你的恐惧,而是要走出恐惧。有些人说要抑制你的恐惧,我不这么认为,我通过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动作,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我一遍又一遍地经历恐惧,直到不再恐惧。”
恐惧从来不是凭空被克服的,我们是通过训练获得实力而让恐惧逐渐缩小的。
· 团队
亚历克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几个共同作战的挚友。这几个挚友的特点是,都是高手,怕他死,但是同时懂他为何敢于赴死。
汤米·考德威尔(Tommy Caldwell),一位顶尖攀岩者,亚历克斯少年时期的榜样,负责陪他一起充分研究预习路线。
金国威(Jimmy Chin),本片导演,登山界高手,探险摄影家,率团队完成了极其艰苦的拍摄。因为亚历克斯的天赋和努力加上这样一个充满信任的高手团队,才有了后来的纪实电影《徒手攀岩》和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机会。
汤米在片中说:“亚历克斯相信他在攀岩的时候有层盔甲。我在想,作为他的朋友或家人,也得有层盔甲。”
英雄与凡人
看电影时,你会和主人公的朋友一样,为里面女朋友的出现和存在感到隐隐担心。
如果说我们这些观众是凡人,那么亚历克斯在片子里只有两次展露了他和我们的共通之处,第一次是当他感觉不对放弃第一次酋长岩攀登之后,他在车上说“也许我就是很弱”,第二次是他和女朋友买了房子(竟然)去买电冰箱的时候。
当然这份爱情亚历克斯自己喜欢最重要,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可以看到亚历克斯和她的女朋友桑尼,就是英雄与凡人的直接对照。
亚历克斯要徒手攀岩的成就,桑尼要平淡快乐的生活,他们不是一类人。对于这点,亚历克斯是清楚的。他说:“桑尼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能让你开心的人在一起,共度美好时光。而人生的意义于我,在于取得成就。任何人都可以过得轻松快乐,可只是轻松快乐,人不会进步。没有人能既过着轻松快乐的生活,还取得伟大的成就。”
片中原文是:
“Everyone Can Be Happy and Cozy.”
“No One Ever Accomplished Anything By Being Happy and Cozy.”
这段话简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这是极少数人的宣言啊,反正它当时深深打动了我。
插播一句,经纬中国组织的这场是创业者专场,我猜全场创业者都被打动了,这段话简直正面叩击创业者的心。
看到这里你就不担心了,英雄就是英雄,他也知道自己是,别的什么人都撼动不了他赋予自己的使命。
紧接着,他又自白了一段,我猜有的创业者观众当场直接热泪盈眶。
“重要的是成为一名战士,具体为什么而战并不重要,这是你要走的路,你要力求做到极致。为了实现目标,你得直面恐惧,这就是勇士精神。我觉得徒手攀岩的精神,就很接近武士文化,两者都要求绝对的专注,这关乎你的性命。”
这样的话被活着的传奇英雄亲口说出,如同魔法咒语,让人全身如触电一般。
当你看到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之后就放心了。即使在出发攀登酋长岩之前,桑尼给亚历克斯理发这温馨的镜头之中,你看到的也是出征前的仪式感和戏剧张力,亚历克斯高挺的鼻梁,漆黑、凝视的眼睛和新剪的短发,渐渐浮现出传奇英雄的面容。
决战日
决战日是万全准备之后的决战日。
这天亚历克斯快乐地说:“我今天穿了绑紧的鞋。就像武士拔出自己最爱的剑一样,现在,该是我的宝剑出鞘的时候了。太激动了,我要迷醉了,感觉自己像是绝地武士,有了光剑一样。”
经过10年的准备,2017年6月3日,早上在卡车里醒来之后,亚历克斯独自驱车前往约塞米蒂,度过了他一生中完美的一天,徒手攀登上了酋长岩,感到内心平静与自由。
当影片来到结尾,你不会再像电影开场时那样认为他只是个疯狂的冒险者,反而会明白这其中长期计划所体现的谨慎与自律。在8年准备攀岩的过程中,主人公持续积累直到技艺精湛,不断调整计划,经过无数次试错,从未打算把生死交到运气的手里。
亚历克斯达成梦想,凭的不是运气和天分,而是过去20年攀登练习所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亚历克斯的准备方法当然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创业。
《徒手攀岩》所讲述的,其实是一个人如何极度专注于他热爱的事情,如何战胜恐惧,有计划地一步步接近目标,攀上顶峰的故事。
从核心方法论到终极等式
现在,让我们体会《徒手攀岩》给我们的核心方法论。
在整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终极等式,以及主人公亚历克斯为这个等式提供的版本。
亚历克斯在10年前就在等式左侧轻轻写好了他的目标:酋长岩。
在等式另一端,他也用全力写下了此生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生命。
所以,亚历克斯的终极等式是:酋长岩=生命。
那么你的呢?你的等式两端各是什么?你的毕生目标是什么,你又愿意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如果说亚历克斯的方法论适用于所有人,那么所有人必须首先有一个这样的等式。
等式左边:什么是我们朝思暮想、不容置疑的梦想?
等式右边:什么是我们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这代价是命悬一线,还是时间、金钱,抑或是机会成本、资源、信任?
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战术、什么样的日常仪轨和团队?为了减少恐惧,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万全准备?当干扰和质疑袭来,我们做英雄还是凡人?哪一天将是我们的决战日?
当你拥有这样一个等式,你也就成了一个在途的英雄,可以像亚历克斯一样耐心地按自己的心意展开生活。
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毕生信念,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愿意为此付出什么代价,他人的质疑就不再构成任何干扰。
我们将在坚定的前行中,淬炼出更强的实力和方法论。
在未来,我们也可以拥有这种可称为Free Solo的瞬间,一个人站在岩石的顶端,享受毕生目标的实现。我们不是徒手攀岩者,但我们一样是人生理想的兑现者。
填好终极等式,充满苦难和恐惧的旅程也就开始了。每当恐惧袭来时,你要对自己说:“真好,我依然在做准备,我没有向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妥协,因为我早已知道,这个人生终极等式再难,也难不过2017年6月3日的酋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