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记得,九几年看过一部电影叫《神鞭》,描写清末时期,一位少年将头上的辫子做武器,练成神技,一次次击败欺负他的人,后来他的头发被剪掉,改练枪,再次成为枪神的故事。
直到我长大后才知道,这故事取自冯骥才的同名小说,取自小说的电影还有《炮打双灯》等。
再后来,我又从孩子的小学课本上认识了《珍珠鸟》,以及文学课上的《高个女人和她的矮个丈夫》、《挑山工》等一系列描写市井人物的小说及散文。
作品充满了隽永的意味。
慢慢了解到冯骥才原是画家,因为“不得不说”的缘故,才开始写作。
在那个时代,不能画画,还有许多令人不平的事情,才促使他东躲西藏的写,四处遮掩的藏,可越是压抑,他越想表达,时代的灰尘落到他的头上,便成就了一位双料作家。
相仿的作家有很多。
丰子恺、席慕容,就连我们熟悉的张爱玲,也只知道她的作品吸引人,却不知道她的画也不错,有一本书上用了自己的画作为封面,她十分得意。
双料作家的特征往往风格鲜明,写出的作品真实浮现眼前,令人身临其境。
画画大量使用右脑,写作则相反,大量占用左脑,两脑皮层打通可以让画家的画作如临仙境,也可以让作品更加出脱凡尘。
冯骥才是活跃在当代的知名作家之一,能获得他的写作指点,对于写作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本书,也能了解他的创作心得,以及作家不为人知的创作经历。
小时候,我喜欢将写作当成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觉得只要能写,就是开心的事,后来决定专业写作才发现,作家要具备的能力,不那么简单。
冯骥才说:想象力,发现力,感受力,洞察力,捕捉力,判断力,活跃的形象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尽可能庞杂的生活知识和尽可能全面的艺术素养;要巧要拙,要灵要韧,要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要对千形万态事物所独具的细节异常敏感;要对形形色色人的音容笑貌,举止动念,抓得又牢又准;还要对这一切最磅礴和最细微的,有形和无形的,运动和静止的,清晰繁杂和朦胧一团的,都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笔头尤如湘绣艺人的针尖,布局犹如拿破仑摆陈,手中仿佛真有魔法,所有无生命的东西勾勒得活灵活现,还要感觉灵敏,情感饱满,境界丰富。
算是对写作这项事业做出最精准的概括。
如果缺乏,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补充这些条件。
利用写作锻炼,将写作技巧完备才是第一步,增加人生阅历,提升审美,并知微事见,才是写作的附加条件。
冯老师还说,在画画过程中,无法尽情表达一切,许多言语未尽之处,要用文字来展现出来。
剪裁得体,找到最恰当的话言表述就很重要。
如同王维,他的画作加上诗歌已然化境,诗与画融为一体才是最高妙的表达。
写作注重技巧,但技巧明显,就过于有匠气,多去看一下知名作家的写作心得,才更容易把握自己的创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