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觉得自己很平淡无奇。虽然有过很长一段时间学霸经历,似乎不用努力也可以保持特别优异的成绩。但是这种时光到高中戛然而止。然后我相信努力会有结果,但我的努力没有太大作用,只能保持稳定的中等成绩。然后再等到上大学,看到周围各种才艺的同学,我有点自卑,整个大学我都在思考我有什么天赋。直到我偶遇了高中同校,现在宿舍在同一个楼层另一个专业的同学静。有一次和她偶然的沟通,我说起高中时对她有一点点印象的小细节,她表扬了我,说你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很棒。从此以后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天赋。
在我相信自己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之后,我就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了。为了成为一个合群的人,我会去观察身边的朋友或者同事的爱好。工作第一年基本没怎么看书,但大脑没有停止思考。我学会了很多人际相处和沟通的东西。我开始相信每个人是不同的书。有的人很枯燥,有的人有趣到读不完。从别人身上获取的信息,比如对某本书的观点,下一次可以作为传闻说给其他人。如果与别人发生了一点思想矛盾的话。
来到北京后,认识格格的朋友首历,起源于第一次樊登读书会线下活动前,我和她讲了我刚看完的小说《欢乐颂》。其实我讲的颠三倒四,但是主要是按照人物分类讲的一些事件,她被惊呆了,她说你的记忆力真好。这两次鼓励让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然后后来我学到了更多的记忆技巧,或者说是管理我大脑中信息的方法,我变成了朋友里众所周知的记忆力好的人。写王者小伙伴的故事,也是得到了游戏小伙伴一致认可,我很细心。
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他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惊讶的发现,我已经部分掌握了这本书的方法。在坚持看书学习这点,我的努力成果在爱读书的小伙伴里还算不错。当然了,以后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本书所说的核心方法就是练习,不断地练习,反馈效果,走出舒适区。就拿我今年刚开始运动减肥做例子吧。我坚持最久的是用踩踏步机,这就是练习。踩完还会辅助拉伸或者转呼啦圈。不断练习就是我要多尝试其他的拉伸运动,并且调整我踩踏步机的肌肉发力方式。反馈效果就是我要一天称至少三次,来不断看看自己各个时间点的体重。我发现运动后洗完澡确实会比之前轻一斤左右。走出舒适区就是每次我懒得动的时候,先试试换上健身的衣服。然后再开始运动。我也会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比如我身上的赘肉在阻碍着我进步变成更好看的自己。
这本书反驳了单调的一万小时理论。另外每个领域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天才的时间不同。这本书举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例子,是一本实用和趣味结合的书。大多数人觉得枯燥可能是想象力不够,或者读书太多才会有这种感觉。建议大家先看一下本书目录,知道大体知识点,如果心里有数那就快速看一遍故事。如果有很多震撼到你的观点,你可以详细看看并做一些笔记。做笔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这些重要的理论刻在心里。这样你才能在各种实践中应用它们,变成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