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中见世界
薄荷凉子
午后,撞见一树花开,枝丫一簇簇蔓延至心底,想来三月已乘着微风悄然而临,该是春花渐次醒的时候了。不知何时起,已然爱上在一个阳光甚好的日子里,登峰而极,听花呢喃,与风擦肩,在斑驳的树影下,在昏暗的角落里,提起日光,笑看腊梅已做了唇膏。
相信在这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免得了对花的喜爱,而我更是难逃对其的热爱之情。幼时,总喜欢学着电视里的采花姑娘,提着竹篮,在花园里,在小路旁,摘下各式各样的花儿编成花环;长大后,也依旧对其情有独钟,在走过的无数风景里,它都从未缺过席。从乡间的羊肠小道到城市的街心公园,从武汉的昙华林到湖南的凤凰古城,从雾都的山到琼州的海……
收到挚友送的花时,即使目睹了它的枯萎,也总舍不得丢掉,房间里干枯的花瓣,带着贮藏的自然的气息。虽干枯,仍有余香。它们的颜色已经很难描述,气味则更难形容。也难怪人们会习惯用食物的味道来形容花的气味:香豌豆闻起来像蜂蜜,玫瑰闻起来像苹果,石竹像棉花糖,茉莉则像是一种独特的麝香葡萄酒……有时觉得人间最美好的事物也莫过于此了吧!
爱一样事物若是只爱它华丽的外表则未免太过于肤浅而不值得深爱,在漫长的时光锦缎里,花之所以能得到人们长久的宠爱,我想定是在行走与寻找的过程中,悄无声息的驯养了我们的感情。如果一个人专心致志地瞧一朵花,这时启迪性的事物就会发生。而在佛教里,花的角色随处可见。花的形、色、香千变万化,被认为蕴含着奇妙的智慧。对花的欣赏既能从赏花中获得人生启示,也被认为是一种修行。
很多时候,生活就这样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谜语,就像从不会和你说话的花儿,但是如果只因为得不到应答而选择自己大声独语而不和花儿对话似乎有些过于功利,花不会与你谈天说地,可有这些美丽就够了,当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精心养护着花儿,打理着自己或公共的花园,用花花草草来装扮自己的家。心爱的人在礼物里夹上一朵花来表达自己难以说出的话,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温柔和温暖。
曾在不久前生日时携家人一同到四方山赏梅,遇见一个女孩儿坐在公园里,腿被草地擦伤了,她不哭不闹却语笑嫣然。大概是和这种偶然的伤害相比,她对花的渴望与向往更加浓烈,自然带给她的天性舒展更宝贵,并且越来越难得吧!这个女孩很幸运能够看尽世间的美丽与繁华,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盲童,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大多依靠触觉,在正常人被艳丽的花朵所吸引时,他们则专注于花瓣层层叠叠的繁复结构。老师告诉他们花是美的,他们便把这种对美的感知带到生活里。在盲校的夏天,女孩儿们都爱穿裙摆层叠的蛋糕裙,因为“花就是一层层的”。而另一些孩子则靠味觉来感知世界,他们咀嚼着叶子和花,希望舌头变成它们的同族,希望自己像花和叶一样通晓生命之道。
但是,在我国的北京、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等等一些城市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人,他们有健全的身体,能够全面的感知世界,却疲于奔波,忙于工作,很少有闲心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花与美好。那些上班族没有好好看过的花儿,如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得更为盛大,倒也真应了那一句“你不在的地方,花朵静静地开。”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在错过,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带着自己的虚妄与不满,不停地叹息、焦虑、兜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错过的不仅仅是花吧!
记得有一幅图上画了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妇人,她一人独自饮酒,只有两三只插花陪伴着她,互慰寂寥。可以想见,在孤独生活的岁月里,花儿随着时令开放、枯萎,既扮演了最无情的时间判官,也启示着她在自然的流转中获得的平静与安慰。世上的人若都像上班族般无暇观赏花及一切美丽的东西,只怕也是会如同这老妇人一样在年老时才能与花为伴吧!
与花的亲近更是一种修心,它教你如何生活、如何思考。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他以亲身经历提醒人们可以怎样去生活和思考。其中写道:“为什么人们一生下来就开始挖掘他们的坟墓呢?让我们首先像自然那样简朴而健康,驱散笼罩在我们额头上的愁云,给我们身上带来一点活力吧!”少年的思想行为更为暴躁,固然是要反抗的、冲击的……但是偶然得到一时的安静,偶然可以有个往寻旧梦的机会,那么,一帘花影便能使得他从缚紧的、密沾的、消耗精力与戕毁身体的罗网中逃走。著名诗人于坚曾经说自己在一个美丽无比、安静、凉爽的春夜里,忍受着烦躁,闷闷不乐,像一头找不到活儿干的狼。当他听见一朵马樱花“叭”的一声开放,忽然明白:“我的烦恼的根源是我不想当人,我想当花,我要开放。我渴望作为花朵之一,与这春天的故乡吻合。”
如果你满心欢喜的去迎接每一个清晨和夜晚,如果生命像鲜花,和清馨的芳草一样散发着芬芳,从而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星光璀璨,更为神圣不朽,那便是你的成功。想必爱花爱美之人必定能受到不一样的眷顾,愿天下的有心人都能时常停下来歇一歇,留意身边每一朵正在盛开或者将要盛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