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师你好:
从你班上转走曾一度成为我思想历程的转折点。离开你的管制之后我成长了很多亦明白了很多——尤其是仅仅当置身事外后才能明白的许多你当初的管班策略。
每次看到你,我就会想起清代画家盛大富的一句话:“凡人多数一分世故则多生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则少却一份高雅。”
你是所有老师中色彩最矛盾的一个,有时候我觉得你很有思想,你教学生语文绝不能死学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其背景和文化常识,并且一定要重视作文。您安排座位和寝室,着意让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接触,然后还频繁的置换,以防小团体出现,让每个人都充分认识。你还时常给我们说关于人际关系和具体事务的处理。
说实话我还蛮喜欢你“不讲理”的护短,喜欢你无论再大事也“家丑不外扬”的原则,喜欢你强调做事要有全局观的圆熟。
可我也时常抱怨:比如你一味强调不死学语文,却又难以将语文生动化,反而是呈现一种语文教学上的极不专业性——我甚至于怀疑过“不死学”是否是你教不好的借口。再比如,你过分的压抑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全由你来宏观调控,占用的课间也是常因心不甘情不愿而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虽然有些难听,但我确实认为,作为老师的你俗气太重十足。十足的小市民形象。因为一些小聪明而沾沾自喜;过多在乎成绩排名却又装出不在乎的样子;但凡涉及金钱就展现出极其小家子气的一面;并且专制独断,要掐灭每一丝不可控,把家长们哄得团团转以支撑你的独裁;也从不听人的解释。
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任何错误都不可侵犯。”
虽然我从未打算做老师的,但我也时常在想一个问题:一个老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觉得至少,一定不止是学问。
老师们毫不自知,其一言一断都在暴露他的质色。是小家子气,市民形象,虚荣?抑或大气,知识阶层,有思想?
我记得自己初中的英语老师,她曾是我们全班的女神。因为她就是追求完美。她给第一名(班级)定的目标是甩开第二名班级平均分十分。是,她很严,要求也多。但她教我们要自强先要自尊,自尊的首要体现便是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这是她教会我们的。
我后来的高中政治老师也对我们很严。但她更强调的是不耍小聪明。有实力就要实实在在的坦坦荡荡的有,无论背书默写还是成绩,有本事过关就要更有本事本身就强。她教会我们什么叫堂堂正正,做人要大气。
我觉得老师应该是这种,教学生或道德或品质上的东西,更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不到位而无形中让学生受“小气”、“势力(虚荣)”、“穷努力”这些观念影响。无论成绩如何结果如何,成长观才是持久影响力。而其余一切只关乎当下——说不好听点就是“目光短浅”——的无形的教育则只会使人更差,远离优秀。
所以老师你啊,虽然已经从你班离开这么久了,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接受我真诚的建议。第一.“高雅”自己;第二.“放任”学生。即便年龄大了也要持续成长;然后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成长。
最后,谢谢高中那一年半的教导。由衷感谢您所有的帮助。
祝身体健康,生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