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喜欢的人和现实生活中走得近的人到底是不是同一拨人?带着这个问题,我展开了今天的思考。
我在工作的团队里,由于年纪较长、资历颇深,所以对团队中的小伙伴们的“小动作”看得更清楚。
和我走得近的人,也自然能够得到我的一些关注和关照。但这些人也并不都是我内心认可且希望与之交往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择其善者待之即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容纳他人的能力也提升了。所以,身边还总是能有几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换做几年前的我,那些混吃等死的人,一律看不上;那些工作不上心的人,一律不相交;那些背后嚼舌根子的人,一律远离;那些阴阳怪气负能量的人,一律没有好脸色。算算下来,身边确实没有什么人,人至察则无徒,大概说的就是我了。
经历了3年独来独往的生活,也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我现在身边的人基本都是愿意主动来找我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标准,总是话里话外都要将自己的价值观输出。我会更松弛地和他们谈谈生活、孩子、家庭....提供自己的观点,也静心领略他人的生活哲学,能看到他人不为人知的困境和艰难,也更能够包容他人身上的缺点。这一点,我是从那些在人际上很有一套的人身上学到的。
甚至,当我想把我的某样东西送给一位同事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会因为这个好几天都闹情绪。刚开始我还发蒙,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说话了,后来才反应过来,“吃醋”了。我认知思考了一下,苦笑一下,“人之常情。”
所以,我们生存在一个“场域”之中,刚开始有人主动接触你,给你提供情绪价值,对方没有什么请求,但慢慢的,他们会用自己的态度向你提出质疑。你觉察到了,修正自己的行为,觉察不到,对方心生怨愤之情。人与人之间那一丝很微妙的平衡一旦打破,带来的可能就是更大的问题。于是,我很乐意为他们的小情绪买单。
你拿真诚待他人抑或拿着手段待他人,又怎么会感受不到呢,只是大家都在搞平衡,又不便说破。其实,这样挺好,大家各取所需,好过彼此之间都需要用猜测来维持平衡。
想要真心相处之人,我来者不拒,热情真诚。想要索取平衡的人,我也以诚相待,资源共享,利己利他,何乐而不为。
真诚地接纳、存在即合理,可以化解一切心中的不平。而他人,也无非是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允许他存在,也接纳他寻找,接受他平衡过程中的一些小动作,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