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
“为什么要学哲学?”
“哲学告诉你批判性思维。”
“啥叫批判性思维?”
“思考的再思考。”
“呃……再思考是为了找到前进的力量么?”
“不是,或者不仅仅是。”
“那是什么?”
“带着疼痛活下去。”
王小波曾经说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就如同加缪所言,天天过着没有光彩的生活,时间载着我们走,但总有一天必须载着时间走,我们靠未来而活。而未来,要么在我们机械重复的生活中无意识的返回,要么彻底清醒。如果说荒诞是一种消极,而加缪却在鼓励我们从百无聊赖的生活中觉悟,唤醒意识,触发未来。因为通过觉悟才有价值,人生才值得过。
01.
如果说人是先于本质的存在,那人本身就无所谓价值。不过是一种人力无法预测存在长短的可能性,而人本身必须为此种可能性负责。
人也就成了最情绪化的存在,在走向自我毁灭中耗尽了自身。因为大家看到,毁灭很少有深思熟虑,水到渠成的。所有情绪引发的怨恨和倦怠,都在一步步耗尽心力,促使人堕入绝境。在情绪中保持正常,却需要加倍的克制和气力,否则,人将会削弱自己的力量,除非他的意志、良知和冒险精神会占上风。不会有人敢说自身确实已然到达了人的极限,但人的经历,会让人逐步学会这些立世的技巧和本领。
当人的极限,最终被刻在时间上定位,我们承认必须跑完这条人生曲线,我们不禁毛骨悚然。油然而生的“为什么”的疑问,将驱使我们进行切肤之痛的反抗。我们反抗这种荒诞,反抗这一切的可能性。
于是,反抗成就了觉悟,成就了美德,成就了真实,也成就了本质。所有人类成就的各种壮举,只能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人类得以繁衍,让自己成为自己。
02.
这个世界,通过我们的感知,清晰而存在。在主观上,有人享受,有人忍受。而这些主观感受的前提就依赖于让自己和他人得以链接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通常会预设框架和路径,帮助人朝着“未来的路”往前走,就如同人活着唯一的任务,就是与人建立关系一般。
这是人生的荒诞,这种荒诞会让人拒绝承认人生存在的某种意义。而当我们有一天,突然意识到,人可以做的事情,不止于此,尤其当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些所谓的关系,只是在通过我们独立的意愿而维持,大部分总是在背对我们,或者漠然时,我们开始想想这些所谓的爱情或友谊,有多少偶然和情绪使然?世界会不会重返黑暗?我们从温情中再度陷入人间严寒?拯救还是灭亡,又变成一个命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种荒诞,希望和灭亡相互纠缠的游戏中,能否练就我们得天独厚的执着力和洞察力,并身体力行,使其容光焕发?
毕竟有时候,伟大的行动和思想,发端往往都微不足道。
03.
在世界的存在里,人终究都在寻求幸福,追求价值。这就是人在重塑自我的本质。加缪说,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这是荒诞的根源,就像我们在某种日常循环中,突然醒悟一样。我们开始心存忧虑,开始认真的理解宿命和困难,开始在追求幸福和面对死亡的路上发抖。
“你相信未来的幸福和灭亡,是吗?”
“是的,我们可以打破更多和坚持更多。”
“那你就需要保持清醒。”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这不是形而上,我们通过真诚的激情来定位,而不是演戏。”
“它需要勇气。”
“是的,同样需要意识和希望。”
“还有什么?”“我们赤裸的活着。”
“这是活着的意义么?”
“这是认识你自己,是存在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