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指向五点正,下班了,也到接儿子的点了。天黑,车多,一路拥挤,颇费了一番周折赶到托辅。儿子以前说过:“爸爸,你能不能早点来接我,你每次来别的同学几乎都走了。”能早点尽量早点,起码给孩子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你想想,当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时,剩下的孩子内心会有一种焦急和失落感,因为他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推开托辅的门,立刻感觉内外两个天地,外面凉风洗面,里边温暖如春。几位家长怕打扰孩子,静静地站在后面,眼里透出的是慈祥的光,暖暖的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可体会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七八个孩子真是各有千秋,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钻到桌下,不知什么秘密。还有的离开座位,找着投缘的伙伴,早嬉戏成一团。托辅老师坐在前面,被孩子们如山的作业淹没了,她埋头苦批,无暇顾及眼前的纪律,只偶尔呵斥一声“坐好,不准下位,不准说话。”毕竟不是班里的老师,听到孩子的耳中,就像刮过一阵清风罢了,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儿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可能作业做完的缘故,左顾右盼,跟邻座说两句,一会儿又站起来,与后面的同学嬉闹起来,不知从哪个抽屉洞里抽出一种宣传画页,炫宝似的摇摆起来。老师和爸爸不在面前,这小家伙隐藏挺深,学会变脸了,不再是那个听话的乖娃,变成了一个“皮蛋”。我瞪了他一眼,可能环境的影响,小家伙置若盲闻,毫不理睬。在车上,我耐心的告诫儿子,“在托辅跟在教室一样,一定要遵守纪律。作业要认真,不能敷衍了事。也要尊重老师,听老师的安排,不准乱说话。”儿子有一点好处,只要说了,他肯定听话。所以做家长的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晚上陪着儿子做作业,在托辅里自由散漫的劣根性表现出来,书写极不认真,压住内心的不满,该擦的擦,该重写的重写,听写时也带出同样的影响,浮光掠影,飘飘忽忽,一点也不认真。推倒重来,给他一个记性。做完作业后,赶紧亡羊补牢,加个“小灶”,把尘封已久的书法翻了出来,描红临摹,儿子可能感兴趣,写的倒也认真,也有几分相似,不时询问“这个学的怎么样?”“学的挺好,你看,只要认真肯定能写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发掘孩子学习的兴趣,才能事半功倍。
洗刷时,我问儿子,“今天书写为什么不在状态?”小家伙振振有词,“我一边写字一边想着别的事情,这叫一心二用。”乍听真有点无语,其实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现象,当你端详一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这个孩子多半神游天外,不定在想什么。“儿子,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三心二意导致的后果就是钓不到鱼。学习也是这样,不专心就会写不好字,做不好作业,最终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
“爸爸,我以后不会了,我一定认真。”小家伙掷地有声。我相信儿子,他会记住的,也会改变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为将来成功之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