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看过的文章,是否有“中国女人”“婚姻”“一地鸡毛”这几个高频词。如果是女性,你看完是否有种有人替你伸张正义的感觉,是否产生对婚姻的消极。不知何时,这几个高频词经常出现在各大头条文章中,已婚的“中国男人”,逐渐成为被批判的一个群体。
“中国女人”在大部分的热文中,树立的都是这样的形象“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养娃喂奶,一个人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丈夫不理解,不帮助”,且把女性隐喻为“帮佣、保姆”,极大的调动女性的负面情绪。
事实上,真相真的如此吗?
“男性确实会在家庭中付出比女性少”
男性的心理年龄,比女性的心理年龄要小,这意味着,结婚之后的婚姻生活,女性已经转向“掌管家庭大权的老婆”这样的角色,男性还停留在“与兄弟混在一起打游戏”的状态,改变这样的状态有时很简单,在其出去玩耍的时候,稍稍提醒一两句,对方也会更快的进入丈夫角色。
传统家庭中,男性比起女性,会更少的承担家务。这就导致,男性的潜意识中,会下意识忽略家务分配这类的事情。如果遇到此类事情,双方沟通,女性明确表明“一个人做家务很辛苦”,男性绝对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果女性此时臆想“自己孤立无援,就是男性的帮佣”,陷入自我悲伤、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女性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真的有那么悲惨吗?”
据我所知,我身边这类“如此悲惨的”女性是极少的,关于家务,大多有两类,一类是双方平摊家务,谁有空谁打扫,一类是女性家庭主妇,女性主要管理家务,不过男性偶尔也会帮忙。关于喂养孩子,我确实听过女性的很多抱怨,也与一些已婚的男性友人聊了聊,发现在孩子1~5岁间,女性会占主导,喂奶,买纸尿裤,挑衣服等事情,大多是女性负责,而在孩子5岁以后,可以长时间去室外活动时,带孩子出去玩、背孩子、买好玩的东西,男性会渐渐占据主导。
在双方婚姻关系中,很多情况下,父母也占据一定的主导作用,如果要说“惨”,那么比起女性在婚姻家庭的付出,很多情况下,双方父母可以说付出的更多。很多夫妻,会在后期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比如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周末父母》,剧中孩子主要由妻子的父母养育。
所以,“中国女人”不要在流量文章的引导下,对“婚姻”充满讨伐和戾气,不要因为琐事的不和,就认为自己的婚姻“一地鸡毛”。婚姻中有“不和”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不和”不说,还“瞎想”。
与其看这类的文章,陷入悲伤情绪,还不如用闲暇时间,用口红试色小程序挑选一只,适合自己色号的口号,取悦自己。
试色色号全面,且图片清晰
市面上大热的口号品牌,都会及时更新色系
分类比较清晰,可以直接寻找适合自己的色号
个人的价值,都不是完全依附于婚姻和家庭的,有时候学会欣赏生活、取悦自己更重要。
本文来源于壹程序商店(mconcepts),关注该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关键词“PPT”,可获得精美的ppt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