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略)
[白话文]
孝文皇帝下 七年
六月九日,太子刘启继位。尊皇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孝景皇帝上 元年(公元前156年)
冬,十月,丞相申屠嘉等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应该为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应该为太宗之庙。天子应该世世代代献祭太祖之庙,诸侯郡国应该各自在自己境内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
皇帝批示说:“可!”
夏,四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派遣御史大夫陶青到代下,与匈奴和亲。
五月,重新收取民田租税,收一半,三十税一。
当初,文帝废除肉刑,改为鞭笞,表面上是刑罚轻了,实际上是杀人。应该砍断右脚的,固然是直接处死。应该斩断左脚的,改判鞭笞五百下,应该劓刑割鼻的,鞭笞三百下,很多人都被打死了。这一年,皇上下诏说:“鞭笞与死刑无异,幸而不死,也是终身残废,重新修改法令:鞭笞五百的改为三百,鞭笞三百的改为二百。”
[点评]
常言道“经是好的,被歪嘴和尚给念歪了”。这样的例子,古今很多,制定法律政策的初衷往往很好,但执行者往往会在现实实行中“荒腔走板”。鞭笞代替肉刑,本是减轻刑罚,但执行中反而变成了可以杀人。汉景帝进行了纠偏。
任命太中大夫周仁为掌管宫廷禁卫的郎中令,任命张欧为掌管司法的廷尉。任命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任命中大夫晁错为掌管京城事务的左内史。
[点评]
一朝天子一朝臣,景帝上台,提拔的都是自己作为太子时的老相识了。
二年(公元前155年)
下令天下男子二十岁开始服徭役。(之前是二十三岁)
六月,丞相申屠嘉薨。
当时内史晁错经常要求单独觐见皇上谈事,皇上都同意,对晁错的宠幸超过了九卿,法令的制定和变更,都是晁错的意见。宰相申屠嘉的意见呢,反而得不到采纳,所以申屠嘉非常嫉恨晁错。晁错是内史,在皇宫奏事后,要向东出皇宫,再到他自己的官衙,十分不方便。晁错就自作主张,在南边再开一个宫门,从南边出入。南边是太上皇帝庙的院墙。申屠嘉听说晁错打穿了宗庙外墙,就上奏要诛杀晁错。申屠嘉手下有门客把消息通报给晁错。晁错大卫恐惧,连夜进宫进见皇上自首。到了早朝,申屠嘉请诛晁错。皇上说:“晁错凿穿的并不是宗庙的院墙,而是再外面的一层墙垣,所以还有一些冗杂的闲散官员在那居住,况且是我让他凿的,他没有罪。”申屠嘉只好谢罪。罢朝之后,申屠嘉对他的秘书长、长史说:“我悔不该先斩后奏!结果反而被晁错卖了。”回到家里,呕血而死。晁错从此更加显贵。
[点评]
晁错被宠幸,错也不错。当年,申屠嘉也打击过汉文帝的宠幸者---邓通,不过,汉文帝还是忍痛割爱,支持了申屠嘉,君臣二人演了一出“双簧”,惩戒了邓通。然而到了汉景帝,直接承担下来,我让干的,你能咋地。两相比较,父子二人的守法敬惧之心,立判。更何况,邓通和汉文帝的“不规矩”并不是在公开场合,而是被申屠嘉撞见的;晁错穿墙,那可是太庙之墙,公然为之。朝中丢了面子的老申屠气的吐血而死。
八月一日,任命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二日,以内史晁错为御史大夫。
[点评]
陶青,汉高祖功臣中尉开封侯陶舍之子,典型的官二代,凭着老资格,当上了无为的丞相,其实多数时间,也是“摆设”。汉景帝真正想提拔的是御史大夫晁错。
梁孝王因为是窦太后的小儿子,特别受宠,有四十多座城池,居住在天下膏腴之地,赏赐不可胜算,府库金钱百万之数,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梁王修筑东苑,方圆三百里。有把首府睢(sui)阳城扩建到方圆七十里。大治宫室,修建复道,从王宫到平台离宫三十里。又招延四方豪俊之士,比如吴人枚乘、严忌,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蜀人司马相如等等,都是他交游的宾客。每次进京入朝,皇上派使臣持节,带着马车卫队,到函谷关下迎接他。到了京师,宠幸无比,进宫则与皇上坐在同一辇车,出门也在一辆马车上,在上林苑射猎,上书要求留下,一留就是半年。梁国的侍从官、禁卫官、礼宾官,侍中、郎、谒者等出入天子殿门,与汉朝官吏无异。
[点评]
“哥俩好”,好的僭越了礼制,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当年,汉景帝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弟弟刘武过司马门而不下车,被张释之逮个正着,最后,文帝认错,太后出面才拉倒,现在,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梁王,没有人管得了了,窦太后再更宠着点,想来会怎样?
三年(公元前154年)
冬,十月,梁王来朝。当时皇上还没有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自然地对他说:“我千秋万岁之后,帝位就传给你。”梁王辞谢,虽然知道不是皇帝的心里话,但还是暗暗高兴,太后也很高兴。皇后宫总管、詹事窦婴端着酒杯向皇上敬酒说:“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是汉朝制度,皇上怎么能说传给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窦婴。窦婴于是被以健康原因为理由免职。太后甚至取缔了窦婴进出宫门的资格,不许他朝觐。梁王由此更加骄纵。
[点评]
两个儿子做事不检点,作为母亲的窦氏不加以教育,反倒怨恨窦婴,老太太只知道溺爱儿子,尤其是小儿子,作为母亲尚且不对,何况是握有天下的皇家。梁王刘武和后来汉景帝的隔阂,以致最终郁郁而终,窦太后要主要负责任。
立储大事,关乎国本,汉景帝为什么在喝酒闲聊中就随意说出,到底是没过脑子,还是肚子里还有另一幅心肠:试探?拉拢?真的就重感情,哥俩好?“从容”二字,真费思量。
[华杉先生评论]
说的话自己都不信,这是一个我们非常普遍的毛病,从史书上看,这中说客气话、虚张声势话、信口开河话的毛病,还真是咱们祖传的。景帝说死后传位给梁王,这话他自己都不信,梁王也不信,他也知道梁王不信,但是他还是要说。太后也不信,但是他听了这话觉得“欣慰”,梁王也是“欣慰”。景帝说这句三个人都不信的话,就是给妈妈和弟弟送上一份“欣慰”,自欺欺人的“欣慰”之后,这事儿就过去了。窦婴当场破坏了这“欣慰”,就触了霉头。
说的话自己都不信,这个祖传的毛病一定要改!严格控制自己,绝对不要说自己都不信的话。把标准严格到连“改天一起吃饭啊”这种话都不要说,要说就具体邀请哪天。养成这个新习惯之后,你的话就值钱了,这叫“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