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空间看到同学的发的一条说说,内容大致是吐槽一些外地人破坏了所谓本地“文明城市”的美名,感觉“外地人”这三个字一下戳中了我的痛点,所以想过来絮叨絮叨。
当年父亲同母亲一起来青岛打拼,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衣食无忧,都是凭父亲的真本事和人格魅力,所以如果要算的话,那我应该算是外地人二代?(莫名戳中笑点)
从上幼儿园起,就已经养成了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家说家乡话的习惯,所以一直到现在都不太会土话(本地方言,下同)。小学时完全没有感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因为上的小学偏城镇一些,每人都说普通话,可到了初中(偏农村些),几乎全班都在说土话,总是感觉自己难以融入他们,所以交友区间就在说普通话的人之中。高中的环境便好多了,渐渐地感受不到区别。
从小就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也比较讨厌别人问:你是不是本地人。我往往就比较尴尬,说是本地人,可你祖祖辈辈不在这边,而且不会说土话;说不是本地人,却从小就在这边长大,跟这边的孩子大致无恙。我一般会说:老家不在这边。
所以像我这般的人,谈起“故乡”就比较模糊,故乡二字的意思是: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我是在老家出生,在这边长大,所以我有两个故乡咯?然而并不是,对老家来说,那只不过是个一年回去一两次的地方,没有多少感情;可对于青岛来说,总有种异乡的感觉。所以我对归属感二字的理解仅仅是在“家”的层次,而非“故乡”的层次。更理解不了余光中的《乡愁》。
我自己对于未来,也想像父亲一样去更大的舞台闯荡,也许等到那时,才能体会得到何处是故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