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马尔克斯,曾在《百年孤独》里,说过一句极其苍凉的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要用寂寞来偿还。他之所以丧,不过是跳出短暂的悲欢,去看人类的大命运,自然而然,发现了这种宿命的孤独。
是的,孤独就是宿命。孤独,于是需要爱。于是,从跌跌撞撞的寻找,到不可避免的萌生,到明明暗暗的试探,到“低到尘埃里,心是欢喜的”的发展,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疯狂”的盛放,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失望,最后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的终结,最后转个头,重新再来一次。
循环往复,春去秋来,这是轮回。
有些人,拥有好心智,以及好命运,无需换战场,就能在与同一个人的你来我往、见招拆招中,将对阵的乐趣,拉得比平均值更长。比如杨绛与钱钟书:一个是贤妻,一个是才子;一个有慈悲心,一个有稚子气;一个有良知,一个有智慧。相映成趣,以爱为食,以情趣为饮,相伴终生,白头偕老。
更多人,因种种原因,这个欢愉的过程持续很短。短到来不及沉醉,就已经被唤醒。从来都是这样的,婚姻充满未知。它不代表任何一劳永逸的幸福,不代表尘埃落定的收梢,更不代表生命至此,不再变化。太多的动因,都在催化人与事的嬗变与更迭。外因如金钱、地位、资源、复杂的社交。内因如欲望、匮乏、恐惧。
所以,面对分与合,还是平常心对待,看开点为好。生机与凋败一起,才够成生的真相。执手与分手一起,才够成爱的生态系统,这才是世界的本源。
所以,结婚无需圣化,离婚无需失败化,单身无需异化,同性恋无需妖魔化,分手无需悲情化,丁克无需边缘化,不婚主义无需恐怖化。接纳一切,包括主流的生活方式,也包括非主流的私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