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饱含处世哲学的诗,犹如一道惊世闪电,划破了沉寂的苍穹,在时空中回响,历经千年而不绝。
它的作者,正是李商隐,一个命运颠沛流离却豁然旷达的天才诗人。
他在四十七年的短暂生命中,一直被冷冽的风浪拍打,但灵魂深处的勇敢却始终坚定。身处衰微乱世,囿于权政争执,几经磨难,飘零辗转,他的一生凄凉又悲怆。
李商隐在《送臻师》中说:“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大千世界,人如微尘,生不知来路,死无望归途。如果人生实苦,何为救赎?
徐徐展开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图景,我们清晰地看到:纵使命途多舛也不诉沧桑、不减志气、不失勇敢,如此才不枉此生,不负时光。
苦难是人生的底色,因此,一个人面对苦难的心态,决定了人生的姿态。有些人视苦难为绊脚石,为此抱怨不止;有些人视苦难为垫脚石,以此磨炼心智。
李商隐则是后者。他自出生起就挫折不断,父亲早逝,命运颠沛流离。他虽成长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却修炼了一身跟苦难交手的达观。他未曾因为悲惨的遭遇而自怨自艾,而是将苦难转化为不竭的力量。他深知, 在苦难面前,抱怨不幸,不如改变处境;抱怨生活,不如努力前行。
真正的智者,即使饱经风霜,也不言沧桑。
懂得调整心态的人,才能真正掌控人生。
人生亦如大海,起落浮沉,变化无常。
唯有内心沉如静湖,行事勇若雷霆,方能扬帆远航。
余生悠长,愿我们都能在生命之舟上,修炼豁然旷达的心态,坚守豪迈凌云的志气。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敢,努力挺过风雨,航向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