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听陈果的课,她有一个观点,爱自己的前提是接受自己,而接受自己是要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个完整的自己有两个方面,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后来我曾反复思考过这句话,忽然感觉很多以前看似不可解的思路变得可解了。也就是在这个思考后,我忽然明白,所谓如意就是“恕”,宽恕自己宽恕他人,原谅自己原谅他人。我不是完美的人,别人也不是完美的人,我们要学习接受不完美,这就是包容心。如果没有这种包容,很多时候人和自己和他人都在天人交战,不得安宁。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沮丧,会因为别人的不足心生不满。但事实是,是人都有不足,每个人所做的事也各有其自己的道理。比如很多人说陪孩子做作业是件极痛苦的事,自己劳心劳力还看不到希望,孩子视自己为仇人。其实,所有的孩子都爱父母,这是人的本能。如果一个孩子可以对父母心生绝望,这是家庭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该反思的是父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针锋相对只能让事情恶化,平心静气才能思考出解决事情的办法。
一种父母总是说“我为这个孩子付出了全部”对自己说对孩子说对所有人说,似乎这样孩子就应该感恩戴德亏欠良多。其实我倒是觉得,父母养育孩子就意味着要付出,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在做父母的途中也学会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快乐,这是亲子关系给予我们的,孩子包容了我们的坏脾气和不完美,你在发脾气后或做出错误决定之后,心生懊恼,你问孩子“你还爱妈妈么?”孩子都会说“我最喜欢妈妈了。”这种无条件的接受是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的。其实我时常觉得身为家长也应该对孩子心生感激,世上有人如此包容我们爱我们,何其幸运。所以,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学习处理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任何事情不要想当然,觉得做父母只要每天对孩子管吃管喝为孩子报辅导班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报答自己,这和养小猫小狗有何区别?我们管小猫小狗吃喝,为它做造型洗澡打疫苗,那么小猫小狗就应该要每天学习新技能取悦我们么?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对动物不可能对人当然更不可能。对动物好要用心,对孩子好更要用心。做父母不要天天只管绕着孩子转,似乎孩子是主心轴,我们要承包一切。过度的干预会干扰孩子的成长,一个孩子小时候不会做的事情长大也不会忽然就会做了。做家长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个陪伴的过程是基于尊重基础上的不断放手的过程。家长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要说为了孩子牺牲了所有的时间,没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其实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前段时间,我陪圆溜溜写作业的时候,有时看书有时也会玩玩手机,有一次我在玩手机的时候,圆溜溜忽然说“妈妈不要玩手机,要看书”还立刻起身到书架上帮我拿了本书。当时我觉得很尴尬,但是我也立即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错,所以我立刻把手机拿到门口,然后对圆溜溜说“是的,妈妈不该玩手机,对不起。从现在开始你监督妈妈,你写作业的时候妈妈看书好不好”圆圆很开心的说好,然后我发现了原来每天看书的时间可以和陪孩子写作业同时进行,提高了我自己的效率。圆圆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喜欢不停的问我他写的对不对(其实他大部分写的是对的),我看书的时候不喜欢被打扰,所以我和他说“妈妈看书的时候要不停的思考,是一个专注的过程。你写作业也应该是一个专注的过程。你先把会的都写了,要相信你自己的判断。写完了妈妈检查,如果有不对的我们一起看好不好。”然后他写作业下围棋可以每天坐1小时左右,我也可以每天看看自己的书,两全其美。我们都在锻炼自己的自控力和专注力。
那什么是用心的教育呢?我想首先做家长要学习儿童心理学,记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有个小故事有人说如果你有个小DV把它放在衣服口袋里帽子上鞋子上狗狗的身上进行录像,虽然走的是同一段路,但你会发现原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如此不同。成人和儿童的心理以及接受能力完全不同,我曾经听过一节说到如何培养儿童专注力的课。里面心理学家举了两个例子,一位妈妈和她说我很烦恼我的孩子4周岁了但是他无法老实的坐在椅子上写两小时英语作业。还有一位妈妈和她说我的孩子还在摇篮里的时候我就给他读《红楼梦》,他听到“黛玉进贾府”会哭,我觉得他听懂了我的话他一定有文学天赋。这两个例子搞笑么?也许这是很多妈妈的缩影吧,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天赋异禀,可惜忘了一句话“欲速则不达”。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对于一个四岁孩子所谓合格的专注力是可以学习15分钟,2个小时其实是强人所难。还有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对学习的定义太狭隘了,难倒只有学英语是学习,看《红楼梦》是文学么?玩泥巴里就没有创造力么?看蝴蝶里就没有观察力么?我看过梅纽因的一本书,他说他和朋友一起站在街头觉得无处不是乐章。音乐本是各种声音组成的,如果听不见各种声音只能听见琴声那么音乐是无灵感的。同理,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和新奇,无处不是学习。所以我们不该指责孩子坐不住贪玩,他只是个好奇宝宝,而妈妈的责任是学习如何科学的培养孩子“选择性注意”。奇迹来源于每一个日常,我们都知道要考英语单词要一个个背,要写出好文章书要一本本看,所以也不要苛责孩子一蹴而就。只要每天都在进步,那么就是好的。还有不要忘记和孩子保持良性的沟通,不要耻笑孩子想法幼稚或者不耐烦孩子话多,他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告诉你说明他信任你,如果有一天你费尽心力孩子仍不愿把心里话告诉你,那么就说明在不知不觉中亲子沟通的道路已经闭塞了。所有的科学来自于假说,所有的假说来自于好奇心,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即永恒。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渺小,世界的无限。做家长千万不要空长了年龄,未长智慧,还和孩子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你什么都不懂要听我的。”我喜欢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对一件事我有我的道理孩子有孩子的道理,我们要互相讨论尊重有道理的一方。对于自己的不足要勇于承认,而且要尊重孩子的所长,我们要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人,我所好未必是他所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长,不要强求孩子非要和自己一样,毕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对自己对孩子都是折磨。
我不擅长玩打枪的游戏,不擅长逻辑思维的游戏,有时脾气有点急,但是感谢你一直包容不完美的妈妈。我也努力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学习如何和你玩游戏,学习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沟通方法,虽然我做的不完美,但我会努力不断学习。有一天你离开我,我只希望自己能和你说谢谢你19年的陪伴,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快乐,谢谢让我在生命里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