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场情怀》
作者:陈序
自从开始打球起,大概是3年以前,那时还不知道五棵松、东单,只知道院里有个篮球框,就每次拿着球下去打。
后来成了习惯,每天都打,慢慢的,也从只有投篮变得会运球。
然后就记得有大人们来打球,有时会带我一起。
每次都是,球在他们之中传来传去,我只能在一旁冷眼看着,只有到垃圾时间才会把球给我,而我往往也无法得分。
平时也会看看NBA,试着模仿那些眼花缭乱的动作,无数次尝试之后还是无法做到。直到有一次,在野球场上遇到了那个运球突破无人能挡的人,他教我变向。
“先向左探一步,随后立刻把球从左手换到右手,并用右脚把面前的防守队员卡住,就可以甩开他了。“
现在这招还是我突破过人最熟练的招数。
随着每天的练习,手对球的掌控也越来越好,打比赛时也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慢慢的,发现外场对鞋底的损伤太大,2个月一双鞋,作为“鞋头”,看着鞋被磨的支离破碎,固然心疼。
最近开始去内场打球。
透明篮板,弹性十足的球框,命中之后“唰”的声音,以及木质地板还有每次急停时性感的“吱吱”声。这些成了爱内场的原因。
国庆连着打了6天内场。
当我走出场馆,正对面的,就是那个无人问津的外场。水泥地,白色的线已经被无数人踩的掉漆,篮筐很硬,也没有网。
手中的球投出去,进和不进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差别。
像天上看去,没有了屋顶。
的确,那屋顶让我难受,看不见天空的体育馆,让我怎么耍?
或许内场外场的差别,就是自由和限制的距离。
宁可在寒风中战斗,也不愿在温室中被束缚。
伸出左手给篮球,伸出右手给自由。
时候已经到了,是时候,该回到属于我的那个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