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这件事,占用了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三分之一的时间而痛苦。
中国睡眠研究会在《2017年中国网民失眠地图》的调查中纳入了10-45岁人群,共6万人。
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表示入睡困难。其中超13%的人感觉处在痛苦状态。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睡眠整体状况不错。能一觉睡到天亮的只有11%。
也就是说差不多能拥有良好睡眠的只占一成!
昨天的互动话题“讲一次最夸张的失眠经历”,用《安娜卡列宁娜》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大家的失眠经历——能轻松入睡的人有同样的幸福,而失眠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3个女性的失眠经历:
我想,睡不着的感觉和得了癌症一样难受
我最漫长的一次失眠是晚上不到10点上床,辗转反侧一夜未合眼。那个时候心里就非常慌了,想到明天还要上班,就一身一身的出汗。
睡不好工作效率就会很低,工作效率低就意味着要加班,就会接着影响第二天下班后的安排……
一连串的想法就来了,拦都拦不住。然后就规定自己必须在1小时内睡着。结果还是没有睡着,而且越来越清醒。
终于在5点的时候,我放弃了睡着的想法。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今天晚上肯定能睡好。
但第二天晚上我还是没睡好,最多睡了两个小时。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一周。
我想这种难受的感觉可能和得了癌症一样吧。
眼睁睁看着时间流走,就像在等待自己的死期……
你懂那种眼睁睁看着时间流走,想睡又不能睡的痛苦吗?
脑海中只有这样的想法:
“怎么办啊?我只能睡6个小时了……
怎么办啊?我只能睡5个小时了……
怎么办啊?我只能睡4个小时了……
还有3个钟头就要起床去送孩子上学,然后上班……
今天还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干……
听着老公均匀的呼吸声,感到自己遇到了最大的不公平。
这个时候大多人都在睡觉,我到底为啥睡不着?
看着时间流走,就像在等待自己的死期。
看着天慢慢亮起来了,脑子会有:“boom!你终于是没睡着。”
整个城市都睡着了,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半夜2:00的时候,听见舍友的沉睡声,感觉自己是个loser。
半夜3:00的时候,我很惊讶,怎么一小时过的这么快,能不能可怜可怜我,下一秒就睡着?
半夜4:45,我很想哭,心理太难受了。为啥就落下我一个睡不着?但是我发现连眼泪都挤不出来了。
被抛弃的无助感,比任何时候都难受。
研究显示,女性失眠率是男性的1.4~2倍。一年中经常失眠或者有失眠困扰的女性比例高达61%。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失眠的比例在增加。
我们有很多方法让自己开心,而要想保证大脑长时间的清醒,只能通过睡觉。这是为什么?
睡眠能针对大脑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提供一种简洁的解决方案,以便大脑满足身体的高需求。
虽然大脑仅仅占据了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二,但大脑巨大的电波活动,需要消耗身体整个能量供应的四分之一。
我们每个器官都要承担“喂养”细胞的工作,而由大脑伸出的血管就承担了运输营养和氧气的工作。
大脑细胞和其他器官细胞在更新换代中都会产生垃圾。其他器官产生的垃圾是由淋巴系统来处理的,而大脑并没有淋巴系统。
那大脑里的“垃圾”怎么办?
脑中有一种非常干净透明的液体——脑脊液,它就是“脑垃圾处理站”,并且脑脊液只有在我们睡眠时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我们清醒的时候,大脑全身心的投入到每种行为中,把清理细胞“垃圾”推迟在睡眠时进行。
就像在堆满垃圾、毫无秩序的房间里很少有人能开心起来。没睡好,大脑将在负能量中开始工作。
睡得好,从认识失眠的错误认知开始
错误观念:每个人都需要睡足八个小时;现在睡眠时间比之前少是不正常的;失眠一定是不正常现象,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良好的睡眠就是想睡的时候就能立即睡着。
错误归因:生理失调造成的胡思乱想,也包括在意失眠,以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机事件或者思维和失眠联系在一起。
太在意失眠:严格控制入睡环境,过于在意失眠时的身体感受。
无限夸大失眠后果:皮肤很糟糕;癌细胞会比平时活跃;工作会出纰漏;情绪会不受控制;心脏负担会突然加重。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压制自己的想法。尽管有些想法让自己睡意全无,但只要不去压制,就不会增加恐惧感,更不增加失控感,睡意自然会到来。
当我们让不喜欢的想法来去自如,就不会刻意的把这些想法和失眠联系太多。
一定记住只要你的身体没有病变,睡眠多大多是因为情绪造成的。
别把生活过成一场战争,让它成为一条甜蜜的河流。别把睡觉当成一项任务,没有再比睡眠更自然的事。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