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位老师的求助信息,她说学校有很多年轻的老师,她想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启日更写作,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不止一次,在若干场合,分享因坚持写作给我带来的改变。我深深地体会到,坚持日更写作最终收获的不只是对文字的手感和语感,更能够以写促读,以写促研。写着写着,忙乱的生活也将变得忙而有序。正如郝晓东老师所说:"忙碌既是不学习的原因,也是不学习的结果。"
据我自己的经验,还有跟我一起坚持日更的小伙伴的反馈,写着写着,就发现自己语言不够优美,思想不够深刻,甚至有时还写不下去,此时,阅读成了最实效也最廉价的方式。
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没有输入,输出久了便显得贫乏,显得干瘪。这时候作为输入的阅读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要想把文章写好,观察学生,研究教学是最好的途径。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坚持写作,而且不满足于数量,还想追求一些质量,那研究教育教学也是必然之事。
写作必然占用一些时间。对于教师来说,忙碌是一种常态,要阅读和写作,时间总需要去挤。但只要你开始挤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序,慢慢地,你会进入一种忙而不乱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坚持,可能还会从量的变化,到质的变化。做事慢慢地变得高效,可把控的时间似乎越来越多。坚持读写似乎要花不少时间,但因坚持读写而带来的成长红利,却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进入正循环。
我自己享受到坚持读写给我带来的改变,也积极带领着老师们坚持读写。现在还有近百名老师,一起坚持着日更写作。
当然,我的理想状态是,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一个光源,影响着自己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一起加入读写行列。
就像文章开头这位询问的老师(学校的领导),自己写,还想带着年轻老师一起写。
写一两篇,应该很多人能做到,难的是,坚持写。而真正要有好的效果,坚持是必不可少的。
怎么带着年轻老师一起写呢?
我给了她三条建议:
1.开始写,坚持写,就能写好。
可以把我的日更故事(点击可读,有我的故事,还有一些日更经验分享)分享给老师们。
简单地说,我的写作基础非常差,加上我教的是小学数学和科学,可能跟写作沾边不多。但因为我的坚持,现在写作能力可能比一些语文老师还强。
2.一定要把大家的坚持可视化。
人总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刚开始做一件事,还没养成习惯的时候,这时候特别容易放弃。需要有人提醒。而把大家的坚持可视化,就是一种互相提醒。
具体的做法,可以借助微信群,让大家把写的内容分享到群里,并完成接龙。为什么分享到群里还要完成接龙?
因为接龙有数量的呈现,他可以让你一眼看到有几个人已经完成了。一个方便组织者统计,另一个,别人都已经写好了,而你没有写。一天都快过了,你也会把这件事作为一件紧急的事。当你把它列入紧急的事时,完成问题就不大了。
3.一定要有作品意识。
这一点我做的不是很好,我对自己的文字总是不够自信。去年开始,我就提醒自己可以选择一些质量比较高的文章,有意识地投稿。但一直拖着。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都是编辑主动采稿的。
有作品意识,你对文字就会更用心,进步也会更快。
刚开始写的老师,可能投稿的命中率会偏低。那团队就建个公众号,可以挑选一部分老师的文章推送。这个门槛虽然不高,但也是一种发表,一种让更多人看见的途径。也是有所触动的。
除此,如果能鼓励老师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系列写作,那效果就更好了。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