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也经常被引用,但它的深意是什么呢?为什么《礼记》有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呢?而为什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呢?
“记问之学”的“记”,是指你的记忆力很好,把很多经典全部记下来。譬如,今日很多人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等多部经典都背下了,可是他们都成君子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可以不断地追问读书学习是为了“为学日益”吗?但这一切问题的最终是没有答案的。所以要明白大学问家与开悟者、解脱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这是值得大家好好深思的。这也决定你成为什么样心灵品质的人,能否“足以为师”,成为孔子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师。也是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什么是“温故而知新”呢?这里的“温”可作形容词或名词解,柔和,慢火,浸泡,如沐春风的状态。这样的解读,比“温”作动词“温习”解,更有味道,更有意境。
这里的“故”,有若干层意思,第一层是文学史料,也就是故事,曾经存在过的,或旧制度,如周礼。往圣即故人,如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可以见贤思齐。还有我们每个人,包括每个人自己的祖先,以及息息相关的宇宙大自然。
“故”第二层意思是,当下这一刻之前的一切即为故,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人、事、物,所见所闻,都是故。有了故,当下再加入慈悲、大爱,过去所有的烦恼就转化为你的智慧、动力、资粮,也就有无限可能,你的生命就会开花绽放,才能协助别人生命开花绽放。
“故”第三层意思是,是过去的一切烦恼,是水面下的冰山。烦恼是菩提,以苦为师。苦就是故,把苦吃透了,人到绝处是重生。不要停留在过去的悲伤痛苦中去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过去发生的一切就犹如荷塘中的淤泥,淤泥没有不好,它是每个人生命成长的养份,正因为有了淤泥,每个人心中的莲花才会盛开。莲花就是菩提,莲花就是智慧。以上种种,都是“故”所指的实相。
“温故”,也是指浸泡或沉浸在无字天书宇宙大自然中,还有文字经典譬如《论语》《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及《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
“知”是此章的文眼。作动词解,了解,体悟。能从温习旧知悟出新知,这样解读是不错。作名词解,就是阳明先生所指每个人本自具足的良知,这完全不一样。其实“知”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就是用良知体认良知,也就是致良知,再由良知流露出一切,也就是身口意三妙行。
还可以用每个人本自具足的良知、良能、觉性来觉知当下存在的一切,空明觉活在当下,发现整个宇宙大自然是无常流动变化,真空生妙有,充满生命力。
这里的“新”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就如源头活水自然来,源源不断,是无穷无尽,无限的可能,妙智慧。当每个人打开无尽宝藏,自然而然地源源不断、常新弥新,每个当下皆如此。像这样的人,才能够协助人们开启妙智慧,成为有无限可能,才能真正为天人师。孔子也只是以大自然为师,述而不作,温故知新而已呀!
中华传统文化是属于每个人的,其实每个人和孔子一样,都有一颗圣人的心。孔子和老子等圣贤也都是每个人的老师。在今日互联网时代,资源更加公平。譬如一部《易经》,既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大家。孔子告诉每个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只是把方法、方向告诉你,不是教你怎么“知新”,而是让你学会怎么去体会“知”,怎么去开启本自具足的妙智慧。智慧开启,源头活水自然来,自然就会有新的东西源源不断而来。
孔子的学生为什么个个那么活泼?因为他们本自具足的妙智慧开启了,潜能激发了,生命自然绽放了。也是《道德经》的“敝则新”,就是反观到自己不好的观念、知见、习性,全然接受,然后转化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学习正确的观念,让自己重新活出新鲜、丰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