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要扑出门外,不再被家里的30度的温度所煎熬。
在夏天的三伏天,家里温度是受空调所控制的。但是房间的温度也就是在29度上下,人们从室外走到市里,那简直是一个让人格外舒服的感觉。
但是立秋已经快50天了,让人热的心烦,木乱的一塌糊涂。
李老师怀疑是不是立秋的日子算错了,又重新查了一遍日历,甲辰年8月7日早晨立秋。
甲辰年立秋
正确着,没有一丢丢毛!8月7日立秋之日。
“明天有小雨!”家长对李老师说。
果真,第二天早晨飘起来了小雨,路面都没湿,但是空气中渗透着尘土的味道,再看四周如黑锅一样,阴沉沉的,这可能是大雨来年的前奏吧。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事与愿违!
直到下午的三点左右,李老师从室内望去,地面果然湿淋淋的,但是行人并没有打伞,不知道啥时候下的雨,是大雨还是小雨,只知道早上上班的时候风刮的特别大,中午回家的路上的风更大,但是一直没下雨。
但是风让人感觉到了,秋天已经来到了身边。
“外边冷得很,我刚刚回家穿了一件夹衣服。”楼下的平时走路带风的老太婆对李老师说。
老人家看着李老师穿了一件单薄的纱质的短袖。李老师微笑地看着老人家,但是心里想着:
让自己凉快凉快,哪怕身上起鸡皮疙瘩……
李老师登上了自己的折叠式的小自行车,五分钟的路程就来到了单位,可是头上的汗还没有干……
从立秋到天气凉下来,这个过程实在是让人难熬!
秋后24个火老虎!今年秋后有四十多个火老虎!
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老虎斗!人生啊,最终还是与自己斗。
盛夏炎炎烈日,人们往往认为是正常的,这就如同享受幸福时的快乐感觉。但是到了秋天,人们总是认为秋天应该就是凉爽的。
曾几何时,谁人知道立秋后进入那种凉快的感觉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大多数时候是被遗忘的。总想达上快车道,直接感受凉爽的效应。
忽略过程,看到结果是直觉效应。
“我娃班上有五个全科满分的!”一位小学的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对另一个家长是这样说的。
“他家的小孩考入了市重点高中,考试成绩630分。”这位妈妈说。
“单位上的孩子是长安大学毕业的,而且上了研究生!”那位爸爸说。
“姑娘毕业是七月份的,九月份我家的孩子就直接在蓝田县的乡政府上班。”红妈妈对李老师说:
大四的上学期娃准备考事业编,还要写论文,两手准备,等到拿到第一个Offer的时候,娃体重下降了10斤。”
光显的背后,到底有多努力,常常被人们忽略了。
能取得好成绩,一定是在投入了时间,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更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
“妈妈,我刷了一套题错的特别多……”女儿对李老师说:
“担心自己公务员考试考不上。”
“设置一个自己能考上,然后如何做才能考上,要具体化,具体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时间的安排上。”李老师对女儿是这样说的。
李老师不是给孩子泛泛地说:
你相信自己能考上,给自己加油,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这纯粹是心灵上的毒汤,而不是鸡汤!这就是鸡汤中的毒汤。
李老师心里想得清楚的明明白白的。因为自己的娃从初中的二年级、初中三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这五年都是自己与孩子鸡飞狗跳走过来的。
上初中的时候,不知道家里摔坏的手机有几部;修屏修了多少次;门被摔坏维修了多少次了;门被撬……
孩子初中三年的时间,其中两年都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娃以630分考入本市的重点高中,李老师是松了一口长长的气,总算尘埃落定,步入了新的学习阶段,可是谁能知道这成绩的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到高中孩子的生活肯定会步入正轨的。”李老师心里是这样想的,嘴里也是对孩子同学的家长也是这样说的。
这位王妈妈家长是这样说的:
到了高中该操的心还是要操心的还是少不了的。
当时李老师被蒙呆了:上初中叛逆,高中的时候应该懂事,饶了家长吧……
教育就是终身成长,李老师深深地悟到了。
娃上了高中,李老师因为孩子犯错打孩子,孩子也打回,她把李老师一推一个趔趄,李老师应声倒在客厅的地面上,李老师顺势胳膊腿软软地伸展,并闭上眼睛,一动也不动,软躺在地上。李老师的心理防线彻底被打破了。
可是孩子的一句话:
你死去吧,不要再给我装了!
孩子还是破门而出!
“晚上去哪里呢?!”躺在地上到李老师一骨碌从地板上蹦达起来,拉住了在等电梯的孩子。
孩子又把李老师甩了甩一个趔趄,并大声地吼到:你给我死去!
这样的场面,伴随大喊大叫多次惊动了的邻居,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少妇敲开李老师家门,警告道:
你们能不能声小一点?!
这样扰邻情况不是发生星期内,就是在周末;不是在早上,可能就发生在深夜;随时随地被点燃的火药味随处可见。
女儿拉着走到阳台上,急速地打开窗户。女儿对妈妈凶狠狠地说:
走,咱们一同死!跳,你不跳我就跳!
李老师蹲下来,拽着女儿的腿,啥也不说,只是使劲儿打打哭!
女儿用手抓住李老师的头发使劲地推搡,并试图从李老师的手中拔出她的腿……
3分钟,5分钟7,分钟过去了……
厮打僵持了二十多分钟,彼此都精疲力尽的时候,双方才松开了手,各自回到了各自的房间。
“你现在打小孩,总有打不过孩子的时候。”李老师再次回想起孩子刚刚上三年级,英语分数在班上倒数第一的时候,她打的孩子,当时孩子流鼻血的场面,杜先生这样对她说的话。
李老师压根没想到还会有娃打大人这样犯上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孩子上了高中这一幕还是上演了。
灵魂拷问:
这是怕啥来啥?
还是李老师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正确?
还是娃有啥问题呢?
遭了多大的孽,自己辛辛苦苦把小孩从农村转到县城上学,到底为的是啥呢?
……
迷茫的李老师死活也找不到答案。生怕别人笑话自己养废了孩子,打那以后几个月,她感觉到无颜面对身旁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