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过敏性体质,每到春天,鲜花盛开、柳絮飘飞时,我的症状就会更加严重。也就与赏花、春游这些活动绝缘。今年,因为搬家,上班途径处是一条绵延几公里的花路,自己的过敏变得更严重、发病更频繁。短短两个月,就犯了五次毛病,之前是瘙痒、起疹子,吃两天常备的抗过敏药即可恢复。今年则是眼睛红肿,无法正常用眼,伴随着眼周发炎。身边人都打趣道:“被打了。”
无奈,只能医院就医。先来一家有名的医院,挂了个皮肤科专家号,因为当时眼睛肿痛,伴随着嘴唇水肿,大夫当机立断为我打了两针,缓解症状。随后,是四项血常规化验,采血排了半个小时队,又是三个小时漫长地等待,化验结果排除了风湿免疫类疾病,确诊为单纯性过敏。大夫用签字笔圈画出异常的指标,并进行解释说明,这个过程,我如坠五里雾,医学名词对我简直是天方夜谭,糊里糊涂地拿着药走出医院。此时,医保结算的信息发来,好家伙,1000多元。
虽然觉得心疼,但回想起眼睛发炎到最严重的时,肿痛地睁不开,靠家人喂饭喂水,也就觉得还是身体重要。西药见效快,当天症状缓解了一大半。归于平静后,我去网上搜了搜药品名字,看到功效是强效免疫力的,适用于肿瘤患者,也颇为介意,在炎症消除后也就没有遵照医嘱服药。又想着这轮过敏如此猛烈,还是应该从根上调养,便转而求助中医。
经朋友推荐,挂了一个三甲中医院的专家号。早晨六点半起床,八点到达医院,刚上班半个小时的中医院已经挤满人,挂号的人几乎排到门外,二十分钟后挂到专家号。经过护士的热情指示,沿着有些破旧幽深却很是拥挤的走廊寻觅,转过几个转角,爬了五层楼梯(电梯真的挤不上),来到皮肤科。狭长的走廊坐着、站着、蹲着等候的病患。又过了半个小时,我终于见到医生。医生谨遵“望、闻、问、切”,询问了病情,查看了我的检查结果,耐心地号脉,最后微笑着说:“你身体挺好,这个过敏也没办法调养,只能犯了病症来缓解,日常注意过敏原吧”。此时已经中午十一点了。
中医无功而返两天后,竟然因为杨絮过敏再次犯了病症。这一次,我要做自己的医生。跑到社区卫生院,熟练地买了中成药的颗粒、西药片剂以及外用药膏。看着我熟练开药的样子,卫生院的药剂师竟也生发出几分心疼。五天后,药到病除。经此一事,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久病成医”的含义。其实不只是生病,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绊绊是个常事,在这个过程中,也曾迷茫、苦闷,但不知不觉中,已经学到知识、增长经验。人生在世,与其抱怨,不如顺其自然,每一件所谓不好的事情,最后都是一件礼物,一个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