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接触“项目管理”这个概念后,我对自己想做或正在做的事情按照项目管理的形式,制定了几个计划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思考与总结,形成了符合我个人的计划完成模型。
制定或完成一个计划前,先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制定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想要做成一件事(复杂一些的称之为计划),肯定是要实现一个明确的目的,否则就是无头的苍蝇乱飞,而且做到一半的时候很容易放弃,转向新的目标。目的越明确,实现的动力越大,也越有可能成功。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明确目的,并界定目的实现的标准。
2.现状如何?
摸清楚自己的现状如何,也就是了解我现在在哪里,与我要去的地方还要多大的距离。这之后要解决的就是方向(导航)问题。虽然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在实现过程中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迂回。总之,我们要避免的一种情况是做到一半才发现南辕北辙。也许有人会说,地球是圆的,大不了绕地球一圈,总能达到目的地吧。但这个代价也太大了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考量。
3.还需要哪些资源?
摸清了现状,也就找到了不足,采取何种措施改进,就是现在开始要考虑的问题了。在开始之前,我还可以争取哪些资源?准备好干粮总比在沙漠中饿死要好。
4.何时启动?何时结束?
上一个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之后,就可以开始上路了。有些人喜欢等到100%准备好再出发,这也没有必要。反而会给自己一个不去开始的借口。烂开始,好结果,是对付拖延症的一个好方法。先考虑时间问题,其次还有还有资源问题,如人力,财物,方法等。设定一个截止期,增加完成任务的紧迫感。通常来说,时间过半,任务进度也要过半。
5.每天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把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天(周)的行动计划中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踏踏实实地开始去做了,不停留在幻想中,才能算是一个开始。完成一个计划,关键是行动和执行力。
6.如何检查进度?
在计划的执行中,我们很容易就忘记了目的,或者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备受打击,丧失斗志。这时看看已经完成的事项,就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就会重新充满热情。有句名言说,“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平时多记录一下进度的几个关键节点,像竹子一样,没前进一步,就做一个小结。阶段性的成果会鼓舞人一直走下去。
7.最终交付物是什么?
不管是中间交付物还是最终交付物,总要给自己一个结果。即使失败了,也要总结一个经验教训,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
最后,对完成的这个项目做个总结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回顾已完成的几个项目,“100天读完33本书”,“跑完人生的首个马拉松”,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模型来实现的。还有我的写作养成计划,也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电脑屏幕前面的你,要不要也开始一个计划呢?
#6792-栾正华-牛约客#橙子学院码字岛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