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王把买了几年的几份某安保险给退了,不是通过平常的退保程序,而是投诉到银保监局进行退保。
除了某安公司客服,和他直接进行对接的就是保险业务员——一个已经认识了七八年,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业务员。
这段关系肯定会决裂,从此可能不是路人,而可能是仇人。
刚开始打算退保的时候,小王还很在意会伤害到对方的利益。因为这几年的相处,他们之间似乎多了一层朋友的关系。
保险业务员每年会组织一两次的活动,比如到某个农场搞个亲子活动、烧烤,或者爬山摘杨梅、植物园游玩,年底还有某安公司的客户答谢宴等等。
逢年过节,还会给你送点时令水果,家里小孩也沾光得到一些玩具什么的。
老话是对的: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人家如此用心的和你“交朋友”,维护关系,总得回报点什么。于是,对方时不时推送的保险,小王就买买买!
朋友嘛,礼尚往来。
当小王认真阅读保险合同的时候,才发现被坑的不是一点两点。
保险讲解时的话语在保险合同里找不到对应的条款;
保险项目也是坑你没商量,比如小孩的寿险配置这么高,而重疾险的比例明显过低,一年期的附加险也是往高了配,年交近万的保费,附加险就占了两三千;
明知你没钱,还让你买保险,甚至帮你垫付保费,美其名曰:穷人更该买保险,不然到时候谁帮你付钱;
……
好了,现在小王铁了心要退保,一问,退保可以啊,按现金价值来,陆续三四年交了近十万的保费,只能退不到一万块钱。
敢情这保险就没打算让你退,一退让你撕心裂肺。
小王以别业务员欺骗,保险宣传与合同不符为由向银保监局投诉,要求退还保费。
可惜小王手里一点业务员违规的证据都没有,没有录音视频,也没有当时讲解保险的笔记资料,有的只是白纸黑字,签着小王大名的保险合同——拿着别人的合同找人家扯皮,容易吗?
肯定不容易。
所以小王的退保之路几乎毫无疑问,只能按照正常退保流程来办——白花花的银子啊。
现在我们来想想这个问题?
假如换成另一个业务员,她会做同样的事情吗?
我的答案是,如果是同一层次的业务员,他们的动作基本是一致的,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里我把业务员直接分成普通业务员和顶尖业务员。你去观察或者了解下就知道了,顶尖业务员几乎都会用相同的方法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客户,尽量的挖掘客户的价值。
于是,你应该释然:
只是因为她是顶尖业务员或者她想成为顶尖业务员,所以她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期让我产生更大的价值。
这只是她的追求,而不是特别因为我才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她眼中,我和其他客户是无差别的。给我提供这样的服务,只是她工作的要求,或者叫做职业的特点。
保险业务员的角色,只是中介!因为你买的是保险,看的是保险公司的实力和服务,因为制定保险产品的是保险公司,最后赔钱的也是保险公司,而不是业务员。
业务员相当于是超市里的牛奶货价的导购员,你买牛奶不是冲着导购员去的,是奔着生产牛奶的企业的口碑和产品去的——当然,你要认准导购员去的,我只能说,这位导购员真有魅力。
可是,假如你购买的牛奶有问题,你要退换,这时候导购员准会站在你的对立面,和企业同一个鼻孔出气——再怎样粉饰的利益关系,也抵不过利益的冲突。
假如你身边有做生意的朋友,同时你也是同行,你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些亲戚生意做久了,好像越来越不讲人情了。
xxx 怎么这么没有人情味的,价格咬得这么牢,还亲戚呢,一点情面都不给。
殊不知,明白人都会这样选择,有业务往来,有利益关系,是不能讲太多情面的,更不可能以朋友论处,生意就是生意,套用那句话: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给对方让价就是丢失自己的利润。
同样对保险业务员,你要把他当朋友,岂不是把钱包打开了让他把手伸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