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虽然每个阶段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始终不能放弃的事业,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终生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提出:“有些人已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十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着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的学习是一个向上者所必须的,人要想不断的进步,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只用几十年是学不完的!古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