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三胖还赖在床边看《趣味迷宫大冒险》,这段时间特别迷迷宫路线的图书,每天早上起床、晚上上床第一件事是看这些书,我想他是从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打怪升级的乐趣,每次从起点出发到终点,能够快速到达,对他来说都是非常快乐的。这里特别要赞一下四川美术出版社的这套图书,无论情节设计、场景安排、颜色等都是非常吸引小朋友阅读的,这套图书适合3岁左右小朋友阅读。唯一的缺陷是没有在封面或封底写上建议阅读年龄,买书的时候参考太重要了,图书封面年龄建议也算是快捷选购的重要标准,家长选购的时候几乎都会参考,尤其对时间紧凑的家长而言。我一直在翻找这套书的建议年龄信息,都没有看到,很多时候,这些建议也是参考自己小孩成长的标尺。很显然这套图书是适合3岁左右小朋友阅读的,我不到2岁的女儿还只会认里面的公仔和数字,不懂得走线。
关于阅读图书的选择,从自己陪小孩阅读一路来看,以能持续激发小朋友兴趣为目的,选书、买书我有几个考虑的因素:
1.关于故事图书,故事情节设计不能太长。三岁以下小朋友的专注力是非常短的,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有目的性地持续注意某个事物可以持续3~5分钟,4岁的孩子可以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孩子可以持续10~15分钟,7~8岁孩子可以持续15~20分钟,9~10岁的孩子可以持续20~25分钟,11~12岁孩子可以持续25~30分钟,成年后注意力可以持30分钟甚至以上。职场人士常用番茄时间,一个番茄为啥设置25分钟是有这方面数据参考的。最近一直在考虑买沙漏,沙漏的时间选择有好几种,孩子和大人专注力的时间长度就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于是,我打算买一个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的组合。
2、关于绘本;既然是绘本,那么主要看图画,图片的优美和整体的故事寓意就很重要。文字的部分参照阅读专注时长,尽量避免每一页面出现超过3句话以上的长句子内容,孩子们的吸引力全在图片,过多的文字会导致他的不耐心。
3、关于手工类图书;这类图书主要激发孩子动手的欲望,设计更多的生活场景让他有与生活有连接之感,虽然说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于是会让他们看“揭秘宇宙”等图书,结果这些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太远,他很难去连接,于是,只是停留在一个未理解的概念中,而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法形成概念。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中特别强调了与生活连接的观点。对孩子们而言,重要的是感受在生活中的体验,阅读如果需要发生作用,也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而与生活太遥远的太空这类型的阅读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果能带他去观测台体验才会有连接。
最后一个建议:每次买书,如果去实体店买,尽量都带上孩子们,由他们自己选择一两本喜欢的图书。虽然他们比较花心、不专注,但真正喜欢的图书,他们是可以当即静下心来阅读的,如果遇上这样的图书,是可以买了回家的。时不时地带他们逛书店,有利于发现他们阅读兴趣的变化。最近三胖逛书店就发现特别喜欢迷宫大冒险类的图书,买了一套回来,天天都手不释卷,专注力在兴趣中不断地就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