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个,属于常识。但是,很牛的一个东西。
都逃不开的一条路。
无论你是学一个技能,还是深耕一个领域,甚至是玩一个游戏。
1. 信息过载。
刚开始,你必将面对就是,信息太多:“我太难了!”
这个时候,给你个建议:不要搭框架,而是单点突破。
之后,由这个点去渗透。
1-2,这个过程就是:由点到线,在由线到面的过程。
2. 发现联系。
你开始发现事情之间的联系。
发现:哦,原来是这样的一张网,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用寒战2中,梁家辉的话来说:你找到了线头。
3.及时更新。
对于一个领域,你已经有的自己的理解。
对于一件事,你有了自己的把握。
对于如何行动,你有了抓手。
对于如何认知,你有操作系统。
剩下来就是,主动发现新的,及时更新。
你突然发现:新东西不多。
4.等待惊喜。
你有了一定预测的能力。但是还是有20%左右的事超乎你想象。
但你也有避免风险的逻辑。
这个时候,对于一个领域只要不“all in”,你都不会输。
你等的惊喜就是:黑天鹅。
所以,你就知道乔布斯有多牛了。
已为顶尖,仍对世人高呼:“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对于这样的人,你几乎不可能打败他。
分享一个我之前看到的认知漏斗。
没记错的话:是吴世春那本《心力》里说的。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就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好的。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
开始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你会发现,你越学不知道越来越多,你需要终身学习,持续迭代。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
专家层次。对事情有判断,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以及自己能做些啥。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层,他这么叫可能是为了:押韵。
这个境界叫:“忘形”,叫“无为”。
内化到成你的“本能反应”。
不是不知道,而是反应快,嗅觉灵敏,感知力强。
见一个人,你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情况;
对于行业,也是一样。
说一个费曼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他根本不认识的工程师,拿着一张什么东西的设计图找他,说我们这个东西总也搞不好,能不能帮我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费曼把图纸拿过来一看,根本看不懂,但是他又不想让人失望,装模作样看了几分钟,感觉图上有个地方似乎有点特别,他就一指那个位置,说你看看这里有没有问题。
那工程师一看,竟然恍然大悟,千恩万谢而去。
麦兹伯格,称之为:意会。
今天讲的,算是:三手知识;但是,是使用知识的知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两个,你可以对照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