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周炜曾演绎过一个相声《圈子》,主角是一位热衷经营圈子,却反被关系所累的小人物。
他通过关系网获得诸多便利,生活过得很是滋润:
每天无论多晚回家,都有保安给他留车位;别人买不到的票,他打个电话就有人送来;医院里知名的专家,他带人推门就能进。
任何事在周炜眼里,好像只要攀圈子、找关系就一定能解决。
然而,他的滑铁卢很快来临。儿子中考想进重点一中,他照例去找关系,这回却不好使了。
他自作聪明地给校长母亲送了名贵的狗,却意外伤害了老太太,彻底得罪了贵人,关系网变成了枷锁。
很多简单的事,在圈子里复杂化,短期来看,确实是享受到了红利,却是日后的地雷。
自己不行,混什么圈都没用;只有圈子素净,才能集中精力走上坡路。
青年作家刘同刚去北京时也很想要融进圈子,常因为领导约同事聚餐忽略了他而患得患失。
这种情绪严重困扰着他,甚至影响到了工作。
后来,他意识到自身能力比混圈更有用,一心扑在工作上,生活的转机反而来了。
《巴黎圣母院》里有一句话:
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
在关系网中埋头前行的人,总以为这是余生的新希望,其实不过是被功利之心迷住了双眼。
强挤的圈子,只会遇到不同频的人,目的地不同,就算能一起走段路,最后还是会被迫散场。
与其费尽心机混圈,不如增加自己的资本;自身价值大了,关系才会有用。
一个人为找水源到处挖井,每次挖一段时间没收获,就换个地方再试,结果到最后仍然一无所获。
事实上呢,只要选定目标深挖,他早就掘到水源了。
正如曾国藩所说: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与其低质量的“大包大揽”,不如坚持目标,学会深耕。
日本钟表企业精工社的总裁服部正次,曾带领公司扛过二战影响,缓步发展。
当时,瑞士的机械表在全世界畅销,成为高贵身份的象征。
精工社不计代价地来钻研机械表的质量,依然赶超不了对手。
最终,服部正次决定放弃做无用功,带领大家全力研制石英电子表。
经过长时间的深耕,他们生产的石英电子表月误差不到15秒,远远超过了钟表之王劳力士。
该产品一上市,就在钟表界引起了轰动,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手表。
生活就是这样,你目标越多,精力越被分散,越难出彩。
认准一个点深挖,才能铸造抗打的内核,提升竞争力。
前段时间华为一位拿顶级高薪,却从不加班的员工刷爆热搜,一度羡煞众人。
原来,他的技能十分高超,别人长时间解决不了的网络难题,他半小时就能搞定,根本不怕被裁员。
听过一句话:
你的报酬不是和你的劳动量成正比,而是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大道至简,实干为王。
与其挖很多口井,再悲叹人生艰难,不如将一口井掘深,攥一个金刚钻在手。
《新唐书》里写: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杂念过多的人,往往活的纠结又痛苦。
听过一个故事,有位商人偶得价值连城的珠宝后,坐立不安。
为此,他解雇了赶车人,脱离了商队,乔装打扮一个人赶路。
某天,山路上有人在叫他,慌不择路的他驾车逃跑,连人带马车坠入悬崖。
其实,来人只是想提醒他前方无路,需绕道而行,他却因杂念太多而害了自己。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内心的映射,想得多,问题就多;心净无尘,再复杂的事都理得出脉络。
有次,孔子与弟子一行人于林中避暑,看到驼背的捕蝉人在干活。
但见他身子敏捷,竹竿一捣便是一只蝉。
孔子便上前请教:“请问你捕蝉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回答:“天地之大,我眼里只有捕蝉这件事,任何外物都干扰不了我的心思,又怎么可能捕不到蝉呢?”
《傅雷谈艺录》有这样一句话:
“所谓浮浅者,就是缺乏内心。缺乏内心,故无沉着之精神,故无永久之生命。”
生活中,内心被杂念填满,就很难专注于事件本身,多走弯路;
工作上,想得太多,就会纠结于外界干扰,容易失去机会。
只有减持杂念,在纯粹的心境中锤炼自己,才能在风霜雪雨中建好地基。
周国平讲过一个寓言:
一个兔子很喜欢赏月,月亮的阴晴圆缺在她眼里都独具风韵。
神见她鉴赏能力超人,就把月亮赐给了她。
后来白兔再赏月,心情却大不相同:“这是我的月亮!”
她盯着月亮,就像地主盯着自己的金库。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时刻都在担心宝贝丢失。
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迷人,反而勾起了她无穷的得失之患。
人生有度,过多的欲望,其实是身心的一种负累。
热播剧《加油!妈妈》里的秦薇自己开网店,丈夫是码农,收入稳定,还有个懂事的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她却不满足于现状,越来越虚荣。
为了买名牌包包,她刷爆信用卡,几百块钱的账单都还不起;
为了让女儿进最有名的小学,她不惜借高利贷去买问题学区房,导致全家被暴力追债;
为了多赚钱,她逼老公同时兼几份工,累倒住院。
经历了噩梦般的生活,她终于在老公病床前悔悟:
“我们就是普通家庭,没必要追求那么多。是我老想着跟别人比,假装自己有钱,去买学区房,借高利贷。
其实,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才是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