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听到一位我很喜欢的汽车音频主播在他的节目里,聊了聊近期的热点事件:川大女研究生的偷拍乌龙事件,意见跟我有些向左,导致我有些话不吐不快。
原事件是在6月7日,一位川大的女研究生,在广州地铁8号线上,怀疑一位蹲着玩手机的农民工大叔在偷拍自己,便上前质问,并要求查看大叔的手机。大叔配合地让她查看手机相册,发现根本没有偷拍内容,不过是一场乌龙,这事本该就此打住。不过后续的事件发展却让人无语,这位女研究生当着全车厢人的面,大声地威胁道:“小心一点,不要乱拍别人”。之后更是把她拍摄的相关视频发到网上,直接给大叔露了个正脸,配上的“小作文”更是让人血压飚升,给大叔扣帽子,极尽诅咒侮辱,意图发动网友对大叔进行网暴。面对网友的质疑,其又发出了“著名”的狡辩言论:“既然没有偷拍,那他为什么不为自己发声”。
原事件回溯完毕,我开头提到的那位汽车音频主播在评论时,谴责了对川大女研究生的网暴现象,这点我是完全赞成的,无论如何,网暴是不对,之后我就在思考,我该怎么在不网暴的前提下,发表对网络热点事件的看法呢?
为此,我在网上收集了下对“网络暴力”的定义,自己总结了如下的特点:
1. 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如电子邮件、计算机、手机、摄像机等
2. 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个人权利
3. 发表的相关言论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
4. 肆意传播未经证实的网络事件
首先我要在网上晒观点,第一条就没法避免了。不过对于后几条,我确实要注意些,比如隐去当事人的姓氏、专业等个人信息,再比如只陈述网上已经证实的各种事实,其他的诸如:开小号为自己洗白、网友指证的霸凌他人和学术欺诈等事,不排除是某些无良媒体带节奏的行为,我统统不予采信。在以上的种种前提之下,我开始怼汽车音频主播的评论了!
“女研究生和农民工大叔,这里边存在一个非常微妙的阶层差异......那种隐形的偏见,大家嘴上不说,但是言谈举止都会带有那么一丢丢!”
阶层差异和隐形偏见,我个人感觉定义得有些过,不过就算存在,也不能当作恶语相向的借口吧?大家又凭什么定义彼此的阶层?就因为每个月比别人多赚了万八千的,就认为自己高了一个阶层?这种“隐形的偏见”大大消除了陋习者的心理负担,有些事情似乎也习以为常了,比如某些人习惯了对单位和小区的保安颐指气使,更是在酒后肆意地开所谓的“厂工”和“厂妹”的玩笑。可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至少会提醒自己和身边人,多多地向他人表达善意,而这位大流量的音频主播,确在自己的节目里对这种“隐形的偏见”态度暧昧,对此,我有些情绪!
”既然没有让人产生这样的认知(指那位大叔是猥琐男),就很难说对这位男士的名誉造成了什么影响......以诬告、诽谤罪去定的话,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这次的争议点主要还是在女生后续的行为......在网上导致的二次伤害,我觉得大家维权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这是什么鬼逻辑?是不是我对某个人造谣时,如果别人都不相信,我因为无法被定义为“诬告”,就可以继续地造谣了?主播大哥自已也说了,网络上充斥的主要情绪针对是该女研究生后续的不当言行,可是却把话题引到了至于要不要追求她的法律责任,以及她的维权行为要“三思而后行”,我完全无法认同!
“从被偷拍和骚扰受害者的比例来讲......(很多女性)会有那么一丢丢不安感......当她发现自己被人偷拍,有这种过激反应,我觉得是正常的!”
我承认女生在很多场合处于弱势地位,但是“谁弱谁有理”又何尝不是一种话语霸凌?这里的“正常的”又是什么意思?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就可以做出过激反应,是吧?好吧,一时激动我可以理解,但是在事情发生后,再二连三地利用网络企图对那位大叔造成二次伤害,这又是什么道理?一个女研究生,一直都这么激动吗?总也没办法冷静下来,思考反思下吗?我无法理解!
之前这位音频主播在评论“MINI冰激凌事件”时,也被某位网友点出:态度对比强烈(那期节目中叙述MINI冰激凌事件和上海车展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很明显在找补。主播也特意提到了这条评论,表示认同。此外,在另外一期节目谈到“国泰航空空乘被指歧视非英语旅客”时,主播大哥也提及了国泰航空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的问题,很多是来自高层的。我理解主播希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网暴对这些事件当事人的伤害。但是,我就不明白了,一提到“崇洋媚外”这个字眼时,主播的态度就那么暧昧,至于吗?因为勤工俭学、社会经验不足就可以“前倨后恭”吗?因为公司高层行为不端,所以服务于第一线的空姐就可以把这种“企业文化”传达出来吗?就算考虑到生计问题不离职,也不用同流合污,变本加厉吧?
说了以上的种种愤慨之语,我也知道有些偏激,也许我是对这位主播要求太高了吧。生活本就不完美,其中的种种丑陋,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也没法“一笑而过”!至少,我还希望留有一丝执念:是非对错,有些时候,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