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炼句,是写作的基本功,也是写作的高层境界。说它是基本功,是因为写作总得遣词造句;说它是高层境界,是因为要选好一个词,炼好一个句,并不是容易的事。作为词来说,需要唯一的一个词,最妙的一个词;作为句来说,需要加减适宜,需要铺“桥”搭“路”,句句顺通。
选词炼句,好处多多,最基本的有二:一是可让景物“活”起来,二是可让人物“动”起来。下面分开说说
一、选词炼句与景物描写
要让景物“活”起来,一要选好动词,一要注意选好形容词。
我们来看现代美文《荷塘月色》中的经典片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两段文字,于高中师生来说,可谓再熟悉不过了。
其写景的曼妙,一是在于动词的选择,做到了“唯一”。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这个“泻”是不能换成“照”的,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若用“照”就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写不出月光的流动感;“照”太直白。平淡无味。)
“浮“——写出了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向逐渐扩散的特点。(这个“浮”是不能换成“升”“飘”的,因为“升”让人感觉“雾”很高;“升”让雾失去轻柔朦胧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谧之美。)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写出了叶子和花的轻淡朦胧。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这个“洗”是不能换成“刷”的,一是与“牛乳”不相应,二是无法写出月色下的叶子与花的色彩与状貌)
“笼”——写出雾的轻、薄、透、柔的质感和动势,正合“轻纱”的妙喻,写尽梦境的迷离朦胧之感。(这个“笼”字,是不能换为“盖”“罩”“蒙”“遮”,因为它们都显得过于严密、厚重,失去了美感)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这个“画”是不能换成“留”“印”的,“留”与“印”都不能表现月影之真、之美)
由上可见,要选出唯一的动词,就要注意:
1、表现出事物的动态特点;
2、富有情味与美感;
3、与前后文水乳相融。
二是在于形容词的选择,做到“最妙”。
两段写景文字,选用了系列形容词,并且叠用。
“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的广度、曲度。“田田”二字,描述碧绿的荷叶相连的样子,写出了荷叶的茂密,不仅有一种和缓清柔的音乐美,而且让人想到古乐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眼中的画面与历史的画面互相叠印,美不胜收。
“亭亭”借舞女写出了荷叶的高而直,表现出荷的风采与韵味。
“层层”表明叶的深度。“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星星”写出了朦胧月光照射之下白色荷闪烁的光色形态。
“缕缕”写出的荷香的细与连续不断。
“密密”写出了荷叶相连的密度。
“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静静”“薄薄”相当于“很静”“很薄”,写出了月色的清幽,雾的轻与透。
“淡淡”相于于“很淡”,写出了在满月之下,云变得稀淡。
“峭楞楞”“弯弯的”写出了树影寂然无声地直立貌和杨柳的弯曲度。“峭楞楞”“弯弯的”写出了树影寂然无声地直立貌和杨柳的弯曲度。
这些叠用的形容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读之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除了叠用形容词,其他情化的形容词也挺不错。
“袅娜”写出花的姿态之美,“羞涩”写出花的神态之美。
“脉脉”将水无声而似含情的微妙神态写出。
由上可见,要选出最妙的形容词,就要注意:
1、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
2、具有形象感与情味感;
当然,要让景物“活”起来,还要注意炼句。
上面两段就炼出了如下美妙绝伦的句子: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荷花的明亮、繁多、新美。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写出了风的快捷。
这两个句子,美在哪?运用比喻给人以清新之气,淡雅之风,显得具体更象。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浑圆舒展,形态优美。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痛快淋漓,比喻月光无遮拦的朗照;小睡迷迷糊糊,比喻朦朦胧胧的月光,这个比喻传神、生动。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突出了月光下飘渺的朦胧之美。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转化为听觉,写出了荷香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时断时续,隐隐约约。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把视觉转化为听觉。逼真的描摹出荷塘上的月色虽然浓淡不一却很和谐的特点,就像小提琴名曲的乐音高低起伏却旋律优美一样。
由上可见,要炼出佳句,就要注意:
1、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2、语句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目的是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有韵味。
3、要注意体现语言的流动感、层次感,还要注意形象感、情味感、畅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