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读书日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庆祝和宣传活动。所以,在这个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我决定买几本书,再记录点儿文字,以示对前辈的敬仰和纪念。
正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此不疲的喜欢上了旅行。国外的,国内的,远的,近的,富裕的,贫穷的,只要是人类可以涉足的地方,都有国人的身影,人们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出走,呼喊灵魂和肉体总有一个在路上,争相奔赴自己所谓的诗和远方……
我想弱弱的问一句:“你行走在谁的诗和远方?”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以为读万卷书是前提,是通行证,然后才可以在行万里路中去检验和体会万卷书的道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增智长慧。而你的才华,是否撑起了你走遍千山万水的野心?
有些人出行,无所谓目的地,要的就是在路上的感觉,呼朋唤友,三两成行,要的是热闹,是身体在路上,让灵魂继续居无定所的沉睡,让朋友圈丰富热闹——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堆照片(如果没掌握一点摄影的技术,美景拍的也让人望而生畏)……
可是,这似乎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欧阳太守也喜欢众乐乐,可醉翁说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真正的乐趣在于他超越了山水和酒的表象,重在“得之心”,在于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纯朴又超然其上的品性,以一个旁观者的清醒,还有洞察世事却又豁达地报之以歌的生活态度,在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所乐也”,即便众人不知其所乐,却依然自得其乐……看到了这位可爱的老先生的文章,我都觉得喝酒有理,如果你喝完了是李白是欧阳修是张旭,那么纵情的“将进酒”吧!
不知道你单纯是为了行而行,还是始于一种情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始于文人的一种情怀,纵然身心苦楚,却对自己的灵魂做了一次最深层次的洗涤和朝圣,也为他走好以后的路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虽然他又写了《行者无疆》,但那都不是他个人的东西,只是别人的历史和他的感慨。还有毕淑敏去了一趟非洲,写了一部《非洲三万里》,也很好看。余秋雨和毕淑敏都是知行合一的代表,如果他们没有万卷书的根底,即便到了海角天涯天的尽头,也不过孙悟空在如来手指上的一泡尿,写个到此一游罢了!
古时有学成下山之说,比如孙膑庞涓,道理学透了再去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就像李白杜甫,苦诗人李贺,他们的行是为了更好的唤醒体内的知,让它们苏醒过来……
聊到这里,我想起朋友圈一度流传的那只大鸟和一面湖水——如果你在“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美景之下,还是停留在好大一只鸟的境界和表述,那么,真心奉劝一句,趁早读点书吧,不然你永远行走在别人的诗和远方里,而不是你自己的!
读万卷书,即便你挣扎在眼前的苟且,依旧可以有自己的精神和信仰,可以幽幽的吐出串串莲花……比如“我本将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也可以“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在和别人有矛盾冲突时,大可不必掐的你死我活,完全可以无招胜有招,这样你可以赢得更彻底。就像最强大脑的王昱珩,我不说你们的阴暗,我只说我的超脱——我不和谁争,谁和我争我都不屑。火萎了,我也该走了。他什么都没说,他却什么都说了。我们在王昱珩的身上,重新看到士的风气,余不配终究不配被人们记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了,不能多说了,我得抓紧时间读我的万卷书了,不然笔端太重,迟迟下不了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