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知识的狂欢,我在得到专栏有两个学习栏目,笑来老师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喜马拉雅上三四个,饭团上有5个吧,心理学,思维导图,国学,搜索等,知识星球1个,冥想。去年也看了很多书,50本肯定有了。
学习各种技巧,各种方法,各种捷径,以为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所改观,却发现,所改变的也只是皮毛,根本没有触及自己的内在,固有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更好的习惯也没有养成,除了让自己被知识占满,没有太多的价值感。
这种现象,让我反思。
知识的本质是什么,是信息的传递,是思想观点、价值观、情感态度的表达,核心本质,它是一种工具,被使用的工具。
在浩繁的知识海洋,我兴奋的畅游,却很快身心疲惫,我感觉所有知识都是好的,有价值的,有用的,我接触过的知识分类:职场的,情感的,心理的,成长的,思维的,习惯的,演讲的,听书的,艺术的,经济的,商业的,英语的,科技的,等等。
这么多知识,一生二二生四,它们从哪里来?源头是一手知识,二三四手知识是不同人的解读,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要一千个观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知识里迷失,是因为,每个人好像说的都是对的,你不知道听谁的了。就好像,有一屋子的人,他们在你的耳朵边上不停的说,每个人都想帮助你,但你却不知相信谁了。
这就是学习知识的失败,贪多嚼不烂,自己消化不了,只有肚子疼了。
从中反思,学习知识,要有自己的定性,不能什么都想抓住,在贪欲的驱使下,对知识的过度霸占,既是时间成本的浪费,也会造成自我效能感的下降,得不偿失。学会筛选一手知识,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歼灭。
知识不等于能力,这是天壤之别,太多的知识给人一种假象,以为学到了这些知识,就能很特别,会变得更有强大感,更有能力解决一些问题。许多知识,看起来是美好的,就像一个个漂亮的泡泡,若它终究不能为你所用,终究还是无用的。
归根结底,将知识变得更有价值,最需要的还是深入思考能力,肤浅的观点,不知所云的文章,就像我写的这篇,就是典型。
元旦前后,写作也明显懈怠了,因为懒得去思考,但写作还是要坚持的,输出倒逼输入,输出是最好的深入思考,这个过程不好玩,或许还有痛苦,加入007的初心还在,就要坚持。
我找到了初中吧,曾经学过的《劝学》,摘抄出一段话,用于自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蚯蚓也好,螃蟹也罢,制心一处,无事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