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的剧情、精湛的演技,不遗余力的特效,大约会让看完《湄公河行动》的观众大呼过瘾,在觉得电影票值了的同时,也对国产动作电影抱有了一定的期望。
《湄公河行动》上映之初,我便对它很感兴趣,作为一个忠实的警匪电影迷妹,枪战、毒品、卧底、跨过追捕,这一系列关键词已经足够让人激动,更何况该片还是取自真实事件,2011年发生的湄公河大案距今不远,如今它以电影的方式回归大众的视线,自然更为引人注目。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固然不少,如《牛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熔炉》、《聚焦》……在将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时,改编的好的将会在高度还原社会事件真相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升华挖掘事件所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社会人文价值。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相对敏感的事件,其牵涉人物之广,涉及层面之深,之敏感,对于导演和编剧来说,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对剧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对剧情尺度的控制,都要极为细腻恰当,稍有不慎,要么是过不了审批,要么是贻笑于大众。而对于已经习惯于打烂牌博噱头挣大钱的国产电影来说,能不能在满足各方的认同和期待的同时,不辜负动作电影的水准,更是极为值得考量的。
《湄公河行动》在这些方面都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首先,在人物形象的定位上。
涉及到一个政治话题,涉及到政府的形象,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务需考虑的。在这部作品中,由国家公安机关所代表的政府人员形象相当高大,秉承着维护国民安全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准则,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说极为准确、公正、高效、正义。
而为了避免人物沦为“又红又专”的刻板人物,避免将人物塑造的过于“崇高”,本部剧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为人物注入了更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爱情亲情等情感。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更为符合一个“平凡却不平庸的人民警察”的形象。
有对爱情的执着,有对亲情的挂念,有对自身责任的重视,人物形象才丰满,生动。尤其是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他自身情感与警察责任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化,更为贴近人性本身。
其次,在故事节奏的把握之上。
好的警匪动作片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让人看的过瘾,这就很考验导演在剪辑之时对故事节奏的把握,对动作场景的安排。即在一波三折的基础上,如何适当的把握轻松与紧张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一步一步的前期铺垫之中,将故事的发展,尤其是在正邪双方的正面冲突之时,将故事本身推向高潮。
《湄公河行动》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首先,它融合了一切警匪动作片所需要的元素:枪战、飙车、野战、高科技作战、智斗,这一系列元素的运用,使得这场戏趣味横生,观众在应接不暇的同时,情绪也被几番带动。
并且,导演在安排这些动作场景的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打斗的场面也是不断地在拉大,并最终在最后一次抓捕行动之时,将动作场面推入了高潮。而且,由于各方势力之间的咬斗,所以任务总是在几近成功之时又功亏一篑,这就使得整部剧险象环生,显得更加复杂,也使得每一位观影的观众都揪着一颗心,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下去。
最后,它给出了一个方向,即:如何在商业动作片中体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形象。在本部片中,国家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一直是背后的“隐形主角”,它对整个正义的伸张,对国家尊严的维护,对人民权利的捍卫,可以说毫不退缩。
这样的国家形象的展现,是一个“民众有信赖的国家”,因为说到底,现代国家的尊严,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合法公民的生存尊严上,要落实法治精神上。而如何在商业片中软化浓厚的政治形象色彩,则靠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即:合乎人性的英雄,合乎法制尊严的执法人员,合乎商业片的动作规格标准。
这些,都是《湄公河行动》最值得赞赏的地方。以至于看完电影以后,忍不住赞赏到:可以,这很中国。
很中国,很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