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建筑大学游玩,在校园里看到一种新颜色的共享打车,仔细看了一下是滴滴公司推出来的共享打车品牌-青桔。但是看到的青桔的那青翠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我对其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坦言说,我感觉目前青桔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并不客观,大量的校园铺设并不适合共享单车的发展。
校园里有大量的青色身影的青桔单车,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地待命。等待着客户的使用。
在校园里的道路的草丛中,ofo单车橘黄色的身影正在日益褪去,成百上千的ofo单车被丢弃在此,等待青草将他们埋葬。
从ofo身上我看到了青桔不幸的未来
1.建筑大学地势起伏骑行比较费力
在很久之前我去建大第一次游玩的时候,为了省力就在博学教学楼,扫了一辆ofo单车使用。但是向南骑行了不到100米就到了一个上坡,骑着太费力气,索性就推着,想着到坡缓的地方在骑。一路推着ofo向前走,路上的草丛中整齐的摆放着一辆辆的ofo单车,那里的共享单车比我在这个城市里除去校园之外看到的所有ofo单车都多。逐渐来到建大南大门,想着不能浪费花费的钱。到校外骑着吧。来到大门口,很在门口的牌子,醒目的写着“共享单车只限校内使用”,当时一阵肝疼,哥白费力气推着这车子这么久。
后来又陆续去了几次建筑大学,对建大的地形也逐渐明白,建大地形起伏度比较大。西南方向高,东北地方地势低,校园南部与北部地势相差可达10-20多米。骑自行车比较累。
2.校园活动空间有限 单车使用率有限
校园的活动空间并非开放式空间,总体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再减去地势起伏度很大的区域,能骑行的平缓地带就更少了。剩下的区域骑行与步行总体时间相差不大,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步行。
3.学生的活动空间在4年内固定化 自有系行车比较实惠经济
大学生在校学习4年,在4年期间,如果需要自行车,直接购买一辆普通二手自行车的价格在100-300之前,平均每年的使用费在100以内,相对来说比青桔要实惠一些。
青桔在车辆部署上和之前的ofo都大量布局与校园。但是作为共享单车来说,在社会居民的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用途,才能提高利用率,增加社会价值。共享经济从其诞生开始,是以提高物资利用率,增加物品的产值,更合理的利用资源的价值观。
如果其违背了原始的价值观,恐怕会步入ofo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