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到不惑之年,但客观来说我还是一个容易情绪化不够理性的人。以前我常常把这种情绪化归罪于原生家庭,尤其是认为受到妈妈的影响。但是这几年稍微明白了些,还是自己的问题比较大,需要跳出“受害者”自怨自艾的圈子,打败情绪这个大怪兽,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能摆脱这种一代影响一代的恶循环。
下面就来剖析一下自己,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急躁,这个如果看有利的一面就是行动力比较强,做事情不会拖拉;但是弊大于利,往往沉不住气,在对待孩子方面尤其如此,我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节奏来要求孩子,遇事急着快速评判、快速教育,不管孩子是否能接受,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合理的。有个好朋友经常和我吐槽她家孩子的问题,在她身上我彷佛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当局者迷啊,我在开导她的时候也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即时评判,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在用自己的经验来区分对错。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我们的判断并一定是对的。需要给孩子多留空间,无论是思考的空间,还是话语的空间。毕竟孩子大部分时候都需要在试错中学习、成长的。二是缺乏松弛感,不够自信。对自己的不自信,也会不自觉地投射到孩子身上,比如会假想各种危机,“如果你不XX,就会XX”,然而多半时候,这属于主观臆想。过分紧张就会导致不能享受当下,也不能完全投入地沉浸在某件事情中。
认识到问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从“知”到“行”,还需要不断地修行,反思并勇于接纳自己,调整自己并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