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建成于清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了。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从正门进入,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
余荫山房的园林部分有四座主体建筑,园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的南面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的北面为主厅深柳堂。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隔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相得益趣。
闲游之后,无法一一复述景物,幸好有手机拍照为记,可以不时把玩。